。”
处理完此事,两人带着队伍返回贺兰。刚到城门,就看到李默带着几名农户在城门口等候。“二王子,瑾潼姑娘,你们可回来了!”李默手里拿着一个玉米棒,脸上满是喜色,“今年的玉米收成极好,亩产比去年多了三成,我们特意挑了最大的玉米来给你们报喜!”
看着那金灿灿的玉米棒,瑾潼和二王子都露出了笑容。连日来因齐兵异动带来的焦虑,也在此刻烟消云散。二王子接过玉米棒,对李默说:“辛苦你了,李默。你不仅教会了百姓们种棉花,还种出了这么好的玉米,贺兰的百姓都该感谢你。”
李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贺兰待我不薄,我只想为这里多做些事。”
接下来的日子,贺兰忙着秋收。田地里,农户们忙着收割玉米、番薯,棉田里,雪白的棉絮被一朵朵摘下,堆成了小山。市集上,到处都是叫卖新粮的声音,百姓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瑾潼和二王子时常去田间查看,看到百姓们安居乐业的模样,心里满是欣慰。
这天,书院忽然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来人穿着一身青色长衫,背着一个书箱,自称是江南来的沈先生,听闻贺兰书院招募先生,特意前来应聘。二王子和瑾潼见他谈吐不凡,对经史子集、农桑之术都颇有见解,便欣然聘用了他。
沈先生到书院后,很快便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他讲课生动有趣,不仅教孩子们读书识字,还带着他们去田间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教他们算学知识。瑾潼偶尔也会去书院听沈先生讲课,每次都能有新的收获。
一日,沈先生课后找到瑾潼,递给她一本册子:“瑾潼姑娘,这是我根据江南的农桑经验,结合贺兰的气候条件,整理出的种植方法,或许能帮到你们。”
瑾潼接过册子,只见上面详细记录了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时间、施肥方法,甚至还有应对病虫害的技巧。“太感谢你了,沈先生!”她激动地说,“有了这本册子,百姓们种庄稼就更有把握了。”
沈先生笑着点头:“我在江南时,就听说贺兰近年来发展迅速,百姓安居乐业。如今亲眼所见,才知所言非虚。能为贺兰出一份力,我也很开心。”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