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苍之双翼 > 第859章 不夜镇与特工

第859章 不夜镇与特工(1/2)

    不夜镇本来是一个山脚下的小村庄。

    那时,村民靠着贩卖山上的木材与兽皮营生。

    后来,一代代人坐吃山空,这里变得越来越贫困潦倒。

    稍微有点志向和追求的年轻人都选择出去打工,稍微有点资本的家族都举家迁走,留下的都是走不动的老人和穷人。

    几百公里外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变革似乎与这里无关。

    唯一不断变更的是四季,不变的是漏风的土房、惹事的邻居、无味的晚餐、重复的闲聊,还有无法预知,但又似乎已经确定的未来。

    不过,有一群大人物一拍桌板,签上几个龙飞凤舞的名字,就一下子改变了这个小村庄的命运。

    规划师、土地专家,建造师一批批跋山涉水涌进小村。

    工程队和巨大的工程车辆碾碎了土路上的石头,冲上狭窄的街道,推平老旧的房屋和设施。

    炸山挖石,铲平山丘,填补凹地,延伸边界,改造湖泊。

    卡车运送来的材料由高端的自动建筑设备加工成地基与墙壁。

    小村的面积仅一年就扩张了两倍,并且还在不断扩张。

    小村变成了城镇。

    不夜镇没有围墙,一方面是因为在山谷中,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里足够安全,都是想进来而没有想出去的人。

    正西方有一条通向其他城市的道路,也只有这一条。

    大道极为宽敞,且在城镇入口处有重装岗哨看守。

    山体间有巨大的高塔,用来搭设高速网路和电缆。

    保护这些设备的是电网与巡逻机器。

    从山上俯瞰,夜晚,不夜镇就仿佛一颗倒三角钻石镶嵌在山谷之间,泛着璀璨的光芒。

    而究其原由,改变这座山镇命运的是一次试验。

    由世界政府开启,名为‘智能融合生物圈’的试验。

    试验目的是探究独立的人工智能在人类的影响下会如何进化,探究人与智能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生活是否可行,研究人类在与仿人类智能生活时的心理变化……

    主导试验的是世界政府麾下最大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AIc。

    研究者往人群中投入仿人型智能机器,面孔采用随机生成的让人类看起来舒适的样貌,并设置不同的性格、年龄与性别。

    大体年龄范围在二十岁到五十岁之间。

    没有未成年的仿人型智能机器,也没有太老的。

    每台机器都有不同的人设,承担不同的职责,从司机,到店主,到管理。

    新建筑都是那种高度科技化的,充满了未来风格,就好像这里就是在描述人类未来的生活一样。

    曾经的牛车马车,老式的起重机和加工工厂全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龙的自动化设备与自动工厂。

    几乎所有过程都是全自动的——运输,饮食,服务。

    纵观全球,可能只有世界政府能拿得出如此手笔。

    至于这里的主要实验对象——人类,除了一些本地人,剩下的都是半细选半粗挑的。

    细选的人基本都是管理层。他们是知识分子,懂得如何与机器沟通,并且很理性。

    夹在中间的是半服务半管理人员,比如警察和小老板。

    最后一部分是被工厂雇佣干活的工人。

    这里只有一所学校,提供给有限的孩子接受教育。

    孩子少一半原因是因为硬性规定要控制孩子的数量,另一半原因是因为时代。

    没有孩子的家庭已经成了解放和自由的象征,而不是像之前那样被讽刺和调侃了。

    除了机器外,不夜镇中最多的便是工厂了。

    当时,为了吸引利润优异的企业来这里长期投资,政府大幅度调低了地价,并且保证工厂每雇佣一名他们挑选出的员工,每生产一件商品,都会享受额外的福利与补贴。

    ……

    五年间,这座城镇不断刷新着各种记录。

    不管是人均Gdp,还是最低犯罪率,最高幸福指数之类的。

    不夜镇也逐渐对外开放,接纳外国游客,接受广告投资,也成为了所有超前新产品的最佳实验基地……

    甚至许多学校都会申请带学生来这里组团参观。

    这里是人工智能的乌有乡。

    这里可以帮助机器了解人类,也能让人类更了解智能的思维。

    一些人确信,这块‘钻石’孕育着人与智能真正的未来。

    关于这项试验到底是如何推动并最终成功实施的,众说纷纭,话题颇多。

    毕竟,当时公认的法律是禁止仿生人造人投入市场。

    世界政府打破了自己的法律,虽然巧妙的找了一个‘试验’项目作为借口,但在当时也的确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与指责。

    有人说这些东西是几个机器制造公司用钱堆起来的,有人猜测这是一场巨大的阴谋,有人则调侃这只是富豪们的玩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