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戚弘毅事先部署,张博文及沙不遇提早带人先乘大船出海,于闻涛岛周边设下埋伏。
其余将士,皆在海波城下列阵,与倭寇盘踞的闻涛岛隔海相望。
戚弘毅身披甲胄,站在军前,海风吹拂,披风飞扬。
面对整齐的军阵,戚弘毅做着战前动员:“将士们,闻涛岛就在眼前,待到退潮之机,便需尔等跨越十里滩涂,登临闻涛岛,与倭寇短兵相接,斩敌当先。此一去,待到潮涨之时,便困于闻涛岛,除歼敌外,再无半点退路。此一战,不胜便死,有进无退。士皆当效死力,有功者赏,言退者,斩!”
“将军放心,我等定奋力冲杀,一战灭贼。”将士们齐声呐喊,声震海疆。
未几,潮水果然如约而退。
退潮之后,闻涛岛与陆地相连,中间相隔十余里泥泞的滩涂。
“时机已到,今当攻岛歼敌,荡平倭寇,以安东南。”戚弘毅望见潮退,于军前振臂高呼。
他下令道:“程晟听令,命你率一千将士,背负木板稻草,涉滩涂,开步道,夺取闻涛岛滩头阵地。”
“程晟接令。”
“孔双索前辈,”戚弘毅向玄武门孔双索抱拳行礼,道:“麻烦玄武门弟子以舟盾运送稻草木板,助我军中将士涉过泥泞滩涂。”
“自当义不容辞!”孔双索抱拳还礼。
随即,他招呼手下玄武门弟子:“玄武门的弟兄们,一展身手的时候到了,好叫军中兄弟们看看咱们的本事。”
玄武门弟子们各持一面改造过的舟盾,跃跃欲试。
待安排好进攻事宜,戚弘毅伸手一指,指向身旁矗立的一面通天战鼓,道:“将士们,我亲为尔等擂鼓助威,闻鼓则进,鼓停则歇,不得有误。”
说罢,戚弘毅卸下一身重铠,撸起袖子,露出精壮的胳膊,登至鼓台之上,握紧鼓槌,敲响隆隆战鼓。
鼓声阵阵,震天彻地。
军中将士听闻进攻鼓声,心潮澎湃,热血上涌,在程晟带领之下,纷纷迈入泥泞的滩涂,一边铺设稻草木板,一边向闻涛岛方向快步进发。
玄武门弟子亦不落人后。
卸下螺桨的舟盾在滩涂之上滑行,速度甚快,恰如平地走马一般,来往穿梭,为将士们运输稻草木板等铺路之物。
在玄武门弟子们的帮助之下,铺设稻草木板的效率大大增加。
此战之后,舟盾因能在泥泞之地行如走马,亦拥有了一个全新的绰号,名为“泥马”。
苏珏眼见程晟带领一千精兵冲锋在前,却将自己和其余五千余将士晾在岸上,心中暗自焦急,好想冲将上去,领兵助战。
可不见戚弘毅的军令,即便是苏珏,也只能暂时按耐住上阵之心,暗自为程晟等先锋将士加油助威。
再看程晟率领的一千先锋队伍,不多时便已经跋涉数里,在他们身后,是用稻草和木板铺成的一条坚实的道路。
然而,尽管先锋将士们士气高昂,滩涂毕竟泥泞难行,将士们又身负重铠,不多时,便气喘吁吁,体力下降,动作也渐渐慢了下来。
苏珏见状,主动请缨道:“将军,换我们上吧!让兄弟们在此坐等,不如上场拼杀。”
“继续等着,就地休息,勿复多言。”戚弘毅不准苏珏上场。
苏珏虽闷闷不乐,但军令如山,只好退回队伍之中。
冲在先锋队伍最前面的是裴南带领的小队,刀盾手侯小诚早就体力不支,勉强跟着队伍行进,不多时,就连人高马大的雄大忠也累的气喘吁吁。
几人眼见闻涛岛仍旧遥不可及,气喘吁吁地问道:“裴南,如此跋涉,何时是个头儿啊!”
裴南虽也感到疲惫,但身为一队之长,决不能表现出来。
他鼓励众人:“鼓声不停,便要全力冲锋。”
不料,裴南话音刚落,方才还隆隆擂响的鼓声竟戛然而止,四下里一片寂静。
“鼓,鼓声停了,可以歇会儿了吧!”侯小诚垂着双手,等待指示。
未待裴南回答,便听到程晟举手握拳,示意部队停止前进,原地休整。
得到命令,侯小诚一屁股坐在身后的木板上,其余将士也各自休整,得片刻喘息之机,用以恢复即将耗尽的体力。
岸上擂鼓的戚弘毅对自己亲手训练出的士兵们的体力十分清楚,他擂响的鼓声,除了振奋精神以外,还在调整着将士们进攻的节奏,避免他们因太过劳累而在登岛之时失去战斗能力,被驻守在滩头阵地以逸待劳的倭寇们一举击溃。
过了一阵,又听鼓声擂动。
得到休息的士兵再度振奋精神,铺路的同时向闻涛岛进发,不仅没有感到丝毫怠懈,反而更加奋勇直前。
驻守在闻涛岛滩头阵地的倭寇们眼睁睁看着这一千官军离自己越来越近,却只是立在那里看热闹,心中丝毫不感到慌张。
在倭寇们的眼中,这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