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官场小白到主政一方 > 第483章 全球化浪潮

第483章 全球化浪潮(1/2)

    林海阳站在国际新能源峰会主会场的后台,手中握着演讲稿,指节微微发白。会场内灯光明亮,各国代表低声交谈,空气中弥漫着咖啡与纸张混合的气息。他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下领带。这是他第一次在如此高规格的国际场合代表地方发言,而他要讲的,不只是技术,更是一场博弈。

    “林市长,还剩三分钟。”助理低声提醒。

    他点头,迈步走向讲台。聚光灯打下来,他眯了眯眼,很快适应了光线。台下坐着来自二十余个国家的能源官员、国际组织代表、行业专家,还有几家跨国企业的高管。

    “各位来宾,”他开口,声音平稳,“我是来自中国苏南省莫高市的代表,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我们过去几年在光伏产业上的突破。”

    他调出幻灯片,展示莫高市的光伏基地航拍图,阳光洒在成片的太阳能板上,反射出粼粼光斑。他讲述了莫高市如何从一个内陆小城,发展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伏产业链,如何在技术、成本、环保等方面取得平衡。

    “我们的钙钛矿光伏板转化效率已达25.3%,比传统硅基产品高出近两个百分点。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性能依旧稳定。”他停顿了一下,“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沙漠地区建设的光伏基地,不仅发电,还实现了生态修复。植被覆盖率在三年内提升了17%。”

    台下响起掌声,但很快,一位国际组织代表举起手:“林先生,我注意到贵方的数据,但你们的测试标准与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存在差异。在没有统一认证的情况下,其他国家如何信任你们的产品?”

    林海阳早有准备:“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事实上,我们在设计产品时,已充分考虑了国际标准的兼容性。目前,我们的测试方法已通过德国TüV和美国UL的初步审核,部分数据已纳入ISo标准修订草案。”

    那位代表没有继续追问,但眼神中仍有疑虑。

    演讲结束后,林海阳刚走下讲台,助理就低声说:“有人在找您,说是金城大学的联络人。”

    他点头,穿过会场,来到一间侧厅。方子敬正坐在角落,面前摆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一份加密邮件。

    “你讲得很好。”她抬头,“但有人在找你的麻烦。”

    “谁?”

    “程国栋。”她将电脑转向他,“我刚收到线报,他在峰会期间,私下接触了几家外资企业代表,似乎在推动一项联合声明,质疑莫高市光伏产品的技术标准。”

    林海阳眉头微皱:“他想借国际舆论打压我们?”

    “还不止。”她继续道,“我查到,他联系的那几家企业,背后都有同一资本背景。他们在推动一项新的技术认证门槛,如果通过,莫高市现有的产品将面临重新认证,成本大增。”

    林海阳沉默片刻,随后掏出手机,拨通了小奕的号码。

    “你在哪?”

    “我在峰会媒体区,刚做完一场直播。”小奕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怎么了?”

    “你那边有没有办法联系到峰会的官方媒体?”

    “可以,但需要理由。”

    “我需要一段视频,关于程国栋与外资企业代表私下会面的画面。”

    “你怀疑他和外资勾结?”

    “不是怀疑。”林海阳语气坚定,“是已经掌握了部分证据。”

    小奕顿了顿:“我这就去。”

    林海阳挂断电话,对助理说:“帮我联系峰会的组织方,我要申请一个临时发言环节。”

    “可峰会日程已经排满……”

    “就说我们有新的国际合作提案。”他补充道,“关于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推动技术标准统一。”

    助理点头离开。

    两个小时后,林海阳再次站在讲台上。这一次,他身后的大屏幕上,播放的是小奕刚刚传来的视频——程国栋与几位外国代表在会场外的咖啡厅密谈,桌上摊开的文件上,隐约可见“联合技术认证协议”字样。

    “各位,”林海阳的声音沉稳,“刚才的视频,相信大家都看到了。有人试图利用国际技术标准,制造壁垒,打压本土产业。但我想说的是,技术标准的本质,是服务产业,而不是成为垄断的工具。”

    他调出另一组数据:“我们提出的国际联合实验室倡议,将邀请各国科研机构、企业、标准制定组织共同参与,建立一个开放、透明、公平的技术评估体系。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会场内一片寂静,随后,一位来自东南亚国家的代表率先举手:“我们愿意加入这个倡议。”

    紧接着,又有几位代表表示支持。

    峰会闭幕式上,林海阳站在讲台上,手中拿着一份刚刚签署的合作意向书。来自六个国家的代表,在上面签下了名字。

    “这只是一个开始。”他望向台下,“未来,我们将共同推动技术标准的统一,打破壁垒,实现真正的全球化合作。”

    掌声响起,林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