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官场小白到主政一方 > 第476章 危局破冰

第476章 危局破冰(1/2)

    林海阳站在市政府三楼会议室的玻璃窗前,手指轻轻摩挲着桌角的一份文件。窗外阳光明媚,却照不进这间气氛凝重的会议室。常委会刚刚结束,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方才交锋的余温。

    “工业互联网项目必须暂停审批。”

    程国栋的声音仍在他耳中回荡。那不是建议,是命令。更可怕的是,竟有几位常委附议。他们或许不是出于私利,但确实被某种看不见的力量影响着判断。

    林海阳低头翻开那份数据报告,目光落在一组光伏产业的订单增长曲线图上。这是他连夜调取的最新数据,也是他在会上反击的关键武器。可即便如此,陈立明仍以“保护本土企业”为由,将项目搁置审议。

    “保护?”他低声重复这个词,嘴角浮起一丝苦笑。

    门被轻轻推开,小奕端着一杯热茶进来,放在他面前。她没有说话,只是看着他,眼神里透出一点关切。

    “你看到了吧。”林海阳指着桌上一份会议纪要,“他们在用‘保护’做挡箭牌。”

    小奕点点头:“商会那边还在观望,我昨天联系了几个老总,态度都不明朗。”

    “他们怕什么?”

    “怕得罪书记。”

    林海阳沉默了几秒,忽然伸手抽出那份数据报告夹层中的信纸。那是一封没有署名的建议信,字迹工整,内容简短却直击要害:

    “若欲破局,需三线联动:技术、政策、市场,缺一不可。”

    他盯着这句话看了很久,仿佛从中嗅到了一丝希望的味道。

    “技术……”他喃喃道。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方子敬的信息:

    “高校联盟愿意提供技术支持,但需要正式申请和对接流程。我已经整理好相关资料,随时可以发你。”

    林海阳抬起头,看向窗外。远处的办公楼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像是无数双眼睛,在默默注视着他。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商协会会长的号码。

    电话响了五声才接通,对方语气有些迟疑:“林市长,这个节骨眼上……您确定还要推进这个项目?”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林海阳语气平静,“但我可以向你保证,如果这个项目落地,第一个配套合同就给你们商会的企业。”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终于传来一声轻叹:“好吧,我会组织一次内部协调会。”

    挂断电话后,小奕轻声问:“你觉得他们会支持吗?”

    “不一定。”林海阳合上笔记本,“但他们至少会犹豫。只要犹豫,就有机会。”

    小奕点了点头,没再说话。

    夜色渐深,办公室灯光依旧亮着。林海阳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是方子敬刚刚发来的高校科研成果清单,还有几封专家推荐函。这些材料足够支撑一个完整的项目论证方案。

    但他知道,光靠这些还不够。

    他打开另一个文档,开始重新修订“留企稳岗”补贴方案。原本只是一个辅助性政策,现在必须让它成为主攻点。

    “我们要让所有人明白,这个项目不是在抢饭碗,而是在保饭碗。”

    他一边打字,一边思考。如何把“数字化转型”与“就业保障”绑定在一起?如何让企业在面对变革时不再恐惧?

    答案就在数据里。

    他调出过去三年全市重点企业的用工变化曲线,发现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传统岗位减少,但技术型岗位需求逐年上升。这意味着,只要引导得当,转型带来的不是失业,而是新机会。

    凌晨两点,他终于完成初稿。刚想合上电脑,一条消息弹了出来——

    是方子敬。

    “我这边已经联系好几位教授,明天上午可以安排视频会议,解读高校支持的具体方向。”

    林海阳望着屏幕,心里第一次有了些底气。

    他回复了一个“好”,然后关掉电脑,站起身来活动筋骨。肩颈处传来一阵酸胀感,像是长时间伏案工作后的惩罚。

    他走到窗边,拉开窗帘。外面的城市灯火璀璨,街道上仍有车流穿梭。他知道,这座城市里有太多人正等待着一个机会,一个让他们安心的机会。

    而他,正在努力争取。

    次日上午十点,林海阳走进市工商联大楼,参加一场临时召集的企业家座谈会。这是他昨晚紧急协调的结果,目的只有一个——争取更多本地企业的支持。

    会议室内已有十几位企业家落座,见他进来,有人点头致意,也有人低头喝茶,神情复杂。

    林海阳没有寒暄,直接走到讲台前,开口便说:“各位,我想先问一个问题——你们最怕什么?”

    全场安静了几秒,一位年长的企业主缓缓开口:“怕政策变,怕没人管,怕我们这些老厂子撑不到明天。”

    林海阳点点头:“我也怕。”

    这话让不少人抬起了头。

    “我怕我们的工人失业,怕我们的产业链断档,怕我们的城市失去竞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