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官场小白到主政一方 > 第443章 破局新生

第443章 破局新生(1/2)

    林海阳回到村子的第三天,就一头扎进了设在工业园区的光伏技术实验室。

    这是一间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临时研究基地,设备陈旧、线路老化,连空调都只能勉强维持室内温度不超四十度。可这里,是整个项目最关键的节点——如果无法将光照转化效率提升到23%,后续的建设方案就得重新评估,甚至可能被上级叫停。

    他站在实验台前,手里拿着最新一批测试数据,眉头紧锁。数据显示,目前的最高转化效率卡在19.7%,距离目标还差着关键的三个百分点。

    “材料没问题,结构也没问题。”首席工程师老周一边调试仪器一边嘟囔,“就是出不来那个临界值。”

    林海阳没有说话,只是拿起放大镜,仔细查看一块刚拆下来的光伏电池板。阳光透过顶棚的裂缝照进来,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我们是不是太依赖标准模型了?”他忽然开口,“有没有可能换一种排列方式?比如……斜向嵌合?”

    老周一愣:“你是说……改变晶格角度?”

    “对。”林海阳点点头,“我们一直在用正交布局,但沙漠日照时间长,角度变化大,或许可以尝试动态适应。”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技术人员冲进来:“林市长,省科技厅那边回复了!新型光敏材料已经批下来,运输车正在路上,预计晚上十点能到。”

    林海阳眼神一亮:“好,今晚开始攻坚。”

    这一夜,整个实验室灯火通明。林海阳亲自参与每一次参数调整,记录每一轮测试结果。他的衬衫早已被汗水浸透,手指也被高温烫红了几次,但他始终站在最前线。

    凌晨三点,最后一次模拟测试完成。屏幕上的数字定格在23.04%。

    一片沉默。

    老周缓缓抬起头,看着林海阳,声音有些发颤:“成了……真的成了。”

    林海阳嘴角动了动,却没有笑。他走到窗边,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轻声道:“这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的几天里,他马不停蹄地走访各乡镇,推动“光伏收益共享”方案落地。

    如果按照每平方公里铺设多少光伏板计算……结合当前光照强度和年均日照时间,理论上发电量可以满足一定规模地区的用电需求。

    镇长王德发的态度最为强硬。他在会议室里拍桌子:“土地是我们祖祖辈辈耕种的地方,你们一来就要圈地建电站,补偿又不到位,我怎么跟乡亲们交代?”

    林海阳没有反驳,而是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推到会议桌中央:“这是初步分配方案。电站利润的15%将用于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基金,其中,3%直接划入村民个人账户。”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寂。

    “这不是空头支票。”林海阳继续说道,“我们会设立监督委员会,由村民代表、村委和第三方审计机构共同管理资金流向。”

    王德发皱眉盯着那份文件,许久才抬头:“你敢保证三年内见效?”

    林海阳直视着他:“如果三年后还没动静,我辞职。”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敲在所有人的心上。

    第二天,李三贵带着几个牧场主来找林海阳。他是这片最有影响力的民间势力,曾公开扬言要阻工。

    “林市长,我不是不讲理的人。”李三贵坐在办公室沙发上,语气缓和了些,“但我得替我的兄弟们考虑。咱们这儿靠放牧为生,要是光伏板铺满戈壁,牲口还能往哪儿赶?”

    林海阳递给他一杯茶:“您放心,我们不会占用放牧区。而且,光伏板下的空间可以用来种植耐旱作物,将来还可以发展‘农光互补’模式。”

    李三贵怔了怔:“还有这种事?”

    “当然。”林海阳笑了笑,“我可以安排您的儿子去工地做安全监督员,亲眼看看是怎么操作的。”

    李三贵沉默片刻,终于点头:“好,我信你一次。”

    随着各方态度的软化,项目终于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奠基仪式当天,天空灰蒙蒙的,沙尘暴预警刚刚解除不久。原定场地因地质松软被迫更换,运输车辆也因路况不佳延误了近两个小时。

    林海阳站在新选的高地上,指挥工人搭建临时平台。风还在吹,沙粒打在脸上生疼。他抹了把脸上的灰尘,转头看向远处的村庄。

    不少村民已经聚集过来,脸上写满了疑虑与不安。

    “他们以为我们要跑了。”林海阳低声自语。

    他快步走向人群,大声喊道:“各位乡亲,我知道大家心里有顾虑。今天原本该是开工的日子,但现在看起来好像又要推迟了。”

    人群中有人低声议论。

    “但我告诉你们,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他举起手中的铁锹,指向远方那片荒芜的戈壁,“只要我们愿意迈出第一步,哪怕脚下是流沙,也能筑起希望。”

    他的话音刚落,村里几位老人自发组织起了锣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