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8个简易的村落名称分别为青梧村、竹溪寨、赤枫庄、云岩村、白砂镇、铁壁堡、寒松坞与青丘寨。
每个村落里附近都有一条从山上蜿蜒而下的清澈溪流,这是清灵的得意之作——山巅堰塞湖的积水之流,这样每个村子取水与灌溉都会非常的方便。
除了一个地方当时是陶巅特意留给自己的,嘱咐清灵给修建了带亭台楼阁的五进院落以外,其他的村落建筑群,基本都是由一个个的小院落集合而成。
这几个村落里的院落也有所不同。
有的村落里全都是横向排开,结构紧凑的二层楼。这些二层楼是有一条室内大走廊和20个20平方左右的一间居室组成的,每间居室的背阴面还有一个带遮雨檐的阳台。平时各家的灶房就可以设置在这阳台之上。挡上帘子就可以做茅房或洗浴间用。
每个20平方的房间里,都可以住下2-4个人。房间里都带着简单的桌椅与空床。放了上下床的就能住4个人,只放单人床的就只能住2个。
这样的村落是给下等平民准备的。整个村子就像陶巅前世的一个小区似的,从前到后能有几十栋这样的二层楼。
这8个村落里,只有2个村落是由若干栋独门独户的小二层楼组成的,而这种村落就是当时给流民管理层,比如像梁沛与段巡那样的人准备的。
这些小二层楼的居住条件就优越多了,不但每栋楼都有一个独立的院落,而且每层楼都有由3个房间构成的。由此房间便不只是可以简单地遮风挡雨,还可以有书房、茶室、客厅又或者绣房等休闲场所之功用。
所有的村落构架图清灵已经在陶巅的脑海里给他展示过了。
这些房屋村落的差异是必须要存在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无论何时,穷富阶级都得分开居住,如果混居在一起,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而且之所以建筑成2层结构,就是为了省下空地多种些粮食。也就是看在现在还未有上水管道的份儿上,清灵这才没把楼给盖到4、5层。
八个村落,每个村落都可容纳5000人左右。虽然听起来很多,但是相对于澹州城附近总是出现的流民而言,能够安置几万人的住宅还是远远不够的。
整个齐国的难民没有60万也有40多万了。
不过再怎么不够,陶巅也不会让这个山谷中的居民超过4万人的。
因为子又生子孙又生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物质条件一稳定,人类的繁殖本能就会被自动激发。老的死得慢,孩子生的快,没几年,这个局面就是清灵也都控制不住的。到那时候,只能让陶巅出马地杀杀杀。
再说回到村落上来。村子的正中央都有个很大的晒谷广场兼议事场。广场上有几座石磨,一口石井。而村口四角都设有箭楼一般的了望塔,村周围尽是高大的桑树、槐树、柳树和橡树。
村落旁边的山上山下,陶巅均让清灵都栽种了果品优良的各种果树。
清灵不但是给人设置好了居住之所,给牲口们也是设立了遮风避雨效果极佳的马厩、牛棚、鸡鸭鹅与兔棚。
这些建筑都是全村公用的,这样每个村子只需要派出人来轮值,就能照料好牲畜,不至于散养污染环境,又不会因为饲养方式良莠不齐而糟蹋牲畜。至于这些养成的牲畜怎样分配,就得看以后 管事阶层怎样决定了。
还有的就是粮仓,每个村落后面都有好几个类似于码头堆栈般的大粮仓。清灵与陶巅不谋而合的都认为,以后粮食肯定要多到无处可装,所以将粮食集中化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如此适宜居住,环境优美的地方,陶巅也是将周围的山地加高到了无人可以随意翻越突袭的地步,几个隘口,都是明暗相间的鬼斧天工。此山谷易守难攻,确实做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要不是自己的外祖父一家,陶巅才舍不得将这样的好地方随便放给一群陌生人来居住。
当初陶巅也曾经设想过,他想买下所有被抄家拍卖的官家之人,尤其是那些少爷小姐。这样的人根本不用自己费心去教导,他们都有着良好的文化与道德教养,有的甚至还是文武双全。
结果还没等自己实现这个愿望,外祖父就变相地带来了一群比官奴素质还高的人。这点让陶巅想想就想拍着大腿放声大笑。
天道果然是很宠自己,刚要瞌睡就给自己送卧室来了。
加急的一通赶路后,陶巅终于远远地看见了陶家人为首的队伍、那队伍后铺天盖地的马群,声势浩大,远远的都能让人感到地面的震颤。
陶巅急急地驱马赶到走在队伍前头的陶泽那里,对着笑容满面的陶泽拱手一礼:“见过陶公。”现在他还是对外宣称陶家人是自己的远方亲戚,从辈分上论,陶泽就是他的外祖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