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没有秦国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以蜀国的军事力量,早就已经将郑国压得喘不过气来,甚至将其国家彻底覆灭。
如今局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被叶白带兵击败,短时间内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已经不再成为威胁,就算有更为强大的游牧民族想要报复,那也肯定是首先冲着叶白和西北三郡去,与蜀国没有太大的关联,这就让蜀国少了一面压力。
秦国内乱,叶白撤军,不管是不是要掺和到秦国的内斗之中,至少来自南面的威胁却是降到了冰点,蜀国的周边环境瞬间就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尽管被叶白占据了两郡之地,让蜀国元气大伤,可蜀国君臣却是看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那就是可以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出兵郑国。
如果可以将郑国彻底覆灭,或者占据两三个郡的地盘,不但能够弥补蜀国丢失两郡之地的损失,更是可以安稳后路,从今以后郑国将不再对他们形成威胁,可以集中大部分的军事力量应付叶白的龙武卫。
甚至蜀国君臣们想得很好,如果叶白带着主力大军参与到秦国的内乱之中,留守兵力不足,等到他们解决了郑国,缓过气来,完全能够调集主力南下,重新收复康宁郡、西兴郡。
驻扎在边境地区的30余万蜀国卫军,已经是蜀国当下大半的主力部队了,蜀国皇室可是相当重视,若是换成以往,传旨太监根本就不需要与领兵将领们解释太多,宣读完圣旨也就离开了,不管领军将领们是否能够理解朝廷的意图,都必须要奉旨行事。
可是现在呢,传旨太监竟然还留在了军营中,将朝堂决议还有形势的变化详细解释了一番,就怕领军将领们无法理解朝廷的意图,一心想着收复失地,从而耽误了进攻郑国的最好机会。
别说,这样一番解释之后,蜀军将领们再也没有了疑问,虽然有些人觉得就这样撤军,将康宁郡、西兴郡拱手相让,对蜀国而言,是严重的打击,但与覆灭郑国相比,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
思想、意见得到了统一,蜀军的行动自然就变得坚决起来,30多万大军带着大量的粮草辎重放弃了前线大营,撤回到了后方的城池之中。
留下了大约10万兵马,分别驻守在两郡接壤处的数座县城之中,剩下的20多万主力大军,浩浩荡荡地北上,行军速度极快。
与蜀国开战之后,锦衣卫就加大了对蜀国的渗透,大量的锦衣卫成员,用各种掩护身份潜入了蜀国,他们虽然有些人被蜀国给发现,不是被剿杀,就是逃了回来,可还有不少的人顺利地潜伏了下来。
毕竟在一个科技并不发达,甚至连人口统计、户籍管理都并不完善的时代,想要混进某个国家、某座城池,其实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在蜀国的锦衣卫人员翻了几倍,虽然受限于身份、地位,接触不到某些重要情报,但是常规情报的搜集能力却是大大提升了,蜀军撤离前线,乃至20多万蜀军主力大举北上的情报,很快就被锦衣卫传了出来。
…… ……
在蜀军主力撤军消息传递出来的时候,在康宁郡的官道上,一支10多万人的兵马正在慢吞吞地行军。
从着装上看,所有人都是全副武装,身上穿戴着防护力不弱的铁甲、锁子甲,手中的兵刃也是闪烁着寒光,扛着的旗帜上绣着各种名字,几乎龙武卫出名的将领姓氏都在上面。
这样一支部队,远远看去,都会认为是一支精锐大军,应该就是从前线撤回来的龙武卫主力大军。
但若是有丰富经验的将领们靠近观察,就会发现,这支部队虽然装备齐整,但是行进之间,却时不时地就会出现一些混乱,队列也并不严整,就好像是缺乏训练一般。
最关键的是,穿戴明光铠,骑乘高级战马乃至宝马的将领数量极少,有些人哪怕打扮上像是某位高级将领,但不管是身材、体型还是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势,都不太符合一个武艺高强的武将的身份。
队伍中的那些骑兵,倒是符合一支精锐部队的标准,战马在骑士的驾驭下相当顺从,队伍虽然不甚整齐,但大体上还是保持着统一,就连马蹄踩踏地面都有着固定的节奏。
偶尔有战马受惊嘶鸣,也很快被马背上的骑士快速安抚下来,这样的反应和表现,没有长时间的训练根本不可能,普通的骑兵也无法保持这等状态长时间行军,倒是符合一支精锐骑兵的标准。
龙武卫本就是精锐之师,如今更是将部队里面的正规军、老兵都给裁汰,剩下的人全部都是精锐士兵,放眼整个大陆,那也是一等一的精锐,的确是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眼下这一幕,却是说明了,这支打着龙武卫旗号的大军,或许并不是真正的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