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时间太久了导致了变形,后来博物馆讲解老师告诉他说这刀本来就这样。
经过一番了解之后小卢西乌斯才发现真相。原来汉朝环首刀淬火的时候主要是在刀刃上面,导致刀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形变所致。工匠不是不想打造成直刀,而是由于淬火工艺有差别导致不同程度的形变。
汉朝环首刀的刀背比较厚,所以形变的时候就会向下弯曲,形成内弧的下弯弯刀。
其实,伊比利亚人特别是卢西塔尼亚人爱用这种下弯弯刀。卢西塔尼亚人的弯刀绝大多数都是青铜材质的,其劈砍能力非常强劲。
由于青铜比较脆,所以青铜最好还是做成直剑,用以刺击。如果用以挥砍,青铜刀剑很容易破碎、断裂。
但是,刺击不是人的本能,人的本能是挥砍,挥砍更适合人。
在青铜时代,想要制造挥砍武器,最好当然是内弧弯刀也就是刀剑冲下的下弯弯刀,这样一来,刀背比较厚,可以保证青铜材质的砍刀不会破碎。如果是软铁时代,内弧弯刀也是出于如此考量。
休屠利要求做一把弯刀,是出于偶然原因。他偶然之间得到了一把汉朝环首刀,由于淬火工艺或者是环首刀本身材质的问题,这把刀刀尖向上弯。他用了一下,偶然发现这把“弯刀”着实是好用得很。所以,这才想到要制造“弯刀”来配备给自己正在训练的轻骑兵使用。
毕竟,他是个匈奴人,一直都是逐水草而居,本身不具备制造刀剑的能力,缴获了直刀就用直刀,缴获了弯刀就用弯刀。
其实,弯刀本身对于农耕民族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刀剑进化,这对于罗马人来说同样如此。
弯刀没什么了不起的,并不是此时的人们想不到做不出的东西。
休屠利之所以执着地想要给轻骑兵配备弯刀,是因为他琢磨出了一种适合马上作战的刀法。弯刀并不适合步兵作战,反而适合骑兵。有道是:刺死砍伤。捅刺的伤口更深,更加致命,挥砍虽然气势惊人,但是很多时候并不致命。
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人们的刀剑大多是直的,所以捅刺的技法更加成熟且流行。弯刀不适合捅刺。
但是,休屠利骑在马上,发现弯刀更加适合“拖砍”。
拖砍能够造成更大的伤口。
拖砍的技法比较连贯,拖一刀就可以收回来继续攻击或者防御。骑在马上,依靠马的冲击力,刀只要伸出去自然而然就能够完成“拖砍”、“拖割”。弯刀的弧度使得拖割起来更加流畅、顺遂。
即便马的速度很快也不会影响拖割,不会产生很大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弯刀上。
这是直刀直剑甚至是长枪所不具备的。
马的速度太快,冲击太强,直刃刀剑和长枪反而容易变形或断裂,而弯刀完全没有这样的问题。
而且,休屠利发现,拖割通常会产生一道很长的伤口,而这样的伤口很容易造成受害者失血过多而死,或者感染而死。
所以,弯刀造成的拖砍、拖割的伤口不需要直接杀死对方,失血过多或感染就足以致命,而且还有可能造成对手的人力资源、补给和药品的巨大浪费。
拖割的伤害其实并不低,没有必要增强杀伤力。
萨尔玛提亚人、罗马人和凯尔特人习惯于使用直刺武器,习惯于使用短枪、长枪和直剑。
但是,这群人武功稀松平常,只会使用蛮力。挥砍更加符合人的本能,所以这群休屠利眼中的笨蛋就挥砍刀剑,造成了刀剑断裂。使用长枪突刺的时候,刺不准,常常导致长枪折断。
他的这些行为让小卢西乌斯手下的骑兵将领们对他产生了很大的不信任,这才使得这个自尊心很强的匈奴人希望能够制造出制式武器——弯刀。
而且,作为轻骑兵,通常面对的也是轻骑兵,除了弓箭和标枪等远程武器之外,弯刀的优势不言自明。
轻骑兵顾名思义,都是不配备铠甲的骑兵,或者铠甲配备较少的骑兵。卸去铠甲重量,这样才能行动快速,迅捷如风。
由于是轻骑兵之间的狗斗,没有重甲,所以技法连续,能够拖割的弯刀优势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原来是这样啊!”小卢西乌斯听完之后大声地说了一句。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