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罗马暴君:我用京观堆出个帝国 > 第219章 酸碱溶液

第219章 酸碱溶液(1/2)

    前期的工作并不需要完成一样后再开始另外一样,好几样材料的制作可以同时展开。所以小卢西乌斯开展起来还是比较快的。

    在熬煮小麦制作碳源,煅烧贝壳制作碳酸钙的时候,小卢西乌斯就开始想办法配比溶液并想办法调节溶液的酸碱度了。

    因为有两个方面需要用到溶液,一个是培养液,另外一个就是经过一星期的培养,当青霉菌在酸碱度为六到七的溶液中得到良好发育之后,还需要用酸、碱溶液去提纯青霉素。

    这一点他要感谢自己。当自己才穿越过来成为卢库鲁斯养子去加拉太的时候,忍不住想要显摆,也想要得到人造石的配方就和阿贝金纳比试。后来,自己一度非常后悔。付出的代价太大不说,得到的人造石的制造方法一直也没有机会使用。

    但是,现在他知道了,一切都是有代价的,要分成两面来看。正所谓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制造碱性溶液的方法他从加拉太人那里学来了。调节酸碱度的方式也是加拉太人告诉他的。

    人造石的制造并不简单,但是主要就是把砂子和碎石放入碱性溶液中蒸煮,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高温和高压。高压很难做到,但是高温还算可以。就是把掺有砂子和碎石的溶液放入模具里面,然后放入窑炉当中高温去烧,出来就是人造石。如果有高温蒸汽锅炉就可以得到现代人造石,也就是科德石。不过,即便没有科德石,窑炉里面出来的人造石已经足够坚固。

    在酸碱溶液制造的过程中,小卢西乌斯面对了不小的困难。

    这个困难不是分辨自己的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这个好判断,困难的是要有一个精确的数值——酸碱值。

    因为,当小卢西乌斯想要土法制取青霉素的时候,加拉太人的粗犷就没有意义了,那种凶猛提高溶液的碱性的方式不适用。

    因为调节酸碱度并不困难,想要增加酸性就加入醋酸,想要增加碱性就加入草木灰水。可是,小卢西乌斯需要得到六到七的酸碱值的溶液,也就是弱酸性溶液。这种溶液适合青霉菌生长。这个就非常困难。

    小卢西乌斯知道一种使用天然植物用以指示酸碱值的方法。

    可以用的天然植物包括糖萝卜、蓝莓、胡萝卜、飞燕草花瓣、天竺葵花瓣、绣球花、洋葱、牵牛花花瓣、罂粟花花瓣、紫牡丹、月季花花瓣、草莓、百里香、姜黄、七叶树叶片等等,然而,这些东西现在的西西里统统没有。

    小卢西乌斯走了一圈之后想要骂娘。可是,就算是骂了也没用,没有就是没有。

    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卢西乌斯还是找到了欧洲萤草、葡萄、樱桃,这是可以用来做试剂的材料。

    必须要感谢养父,因为樱桃就是养父出兵到达里海地区的时候得到的。小卢西乌斯是个穿越者,早就见过樱桃,没有当回事,但是养父没见过,就把樱桃带回来了,这一次正好可以用来做酸碱度指示试剂。

    折腾了一天,欧洲萤草、葡萄和樱桃治疗指示剂的尝试全都失败了。

    就在小卢西乌斯有一些灰心丧气的时候,偶然小卢西乌斯看到了玫瑰花。其实是晾干的玫瑰花瓣。

    希腊和罗马虽然在欧洲中世纪之前,但是不得不说,特别是罗马人还是比较干净的,比不洗澡臭烘烘的中世纪蛮子强了很多。玫瑰就是用来制作香料的。

    红色的玫瑰花。这让他兴奋非常!

    还是中国好啊,什么都有。其实,月季、玫瑰都是中国才有的。感谢张骞通西域,玫瑰花传到了西西里。

    怎么用玫瑰花制取鲜花酸碱指示剂呢?其实特别特别容易。就是摘下红色玫瑰花的花瓣,然后放在水里面煮,直到煮出液有颜色为止。在用细麻布把杂志过滤就可以了。

    红色玫瑰花的煮出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在碱性溶液中呈蓝绿色。

    小卢西乌斯试过了之后,才用的溶液培养青霉菌。溶液的酸碱值在六到七之间。

    提纯用的活性炭也不用提前制作,其实就是在青霉菌培养期间制作就可以。

    小卢西乌斯用果壳和硬木放进有气孔的进入容器中用明火干烧。一直烧,烧到锅里不再冒烟为止。静静地等待容器里面的木碳冷却,然后用冷水清洗掉灰尘杂质,沥干水分,将木炭磨成粉,再把碳粉风干,就得到了活性炭。

    虽然说一个星期之后青霉素就被制作出来了,但是他们仍然还在培养液中飘着。准确的说应该被叫做青霉素溶液混合物才对。

    这些混合物培养了七天,主要把温度控制在二十五摄氏度左右就可以。温度控制并不困难。制造一个有利的小环境就行。时时注意不要产生污染。这也正是小卢西乌斯亲力亲为,拒绝别人帮助的原因,他怕其他人污染了他的“青霉素溶液混合物”。

    这个时候,青霉菌被培养却混合在溶液中,那么就需要提纯。小卢西乌斯首先过滤溶液。

    此时没有过滤纸,也没有棉花。小卢西乌斯使用麻布过滤。麻布选用的是细麻织成的麻布。使用了六层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