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邸报上的承诺,太守府正式开仓放粮,以远低于市价的价格出售粮食。
这是对士族经济封锁最直接、最有力的一记重拳,也是一场维系民生、稳定政权的生死竞速。
我站在太守府的高楼上,透过窗棂,远远望着其中一处粮仓外鼎沸的人声,心中并无半分轻松。
开仓放粮,看似简单,实则凶险万分。
这不仅是在消耗我们本就不算丰厚的府库储备,
更是在与那些根深蒂固、财力雄厚的地方士族进行一场赤裸裸的资源豪赌。
“主公,各处粮仓均已按时开仓,秩序尚好。
徐先生已亲往各点巡视,并加派了人手维持秩序,防止踩踏和哄抢。”
石秀一身劲装,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我身后,语速平稳地汇报着情况。
他的玄镜台不仅负责情报刺探,此刻也承担了部分维持内部稳定的职责。
“百姓反应如何?”我头也不回地问道,目光依旧锁定着远方那涌动的人潮。
“群情踊跃,多是感激涕零。”
石秀答道,“许多人家中已近断炊,官府此举,无异于雪中送炭。但……”
他话锋一转,
“据我们安插在各处的眼线回报,人群中混杂了不少生面孔,
出手阔绰,大量购买粮食,疑似是各家大族派来的人,想要趁机将我们的官粮买空。”
“意料之中。”
我冷哼一声,
“这些地头蛇,岂会甘心看着我们轻易打破他们的封锁?
传令下去,立刻执行第二套方案:每户凭户籍,每日限购定量,优先满足普通百姓的需求。
对那些大宗购买者,严密监视,查清其身份来历!”
“喏!”石秀领命而去。
这是我和徐庶早已预料到的情况,并提前准备好的应对之策。
士族想要利用他们的财力优势,将我们放出的官粮重新吸纳回去,继续维持高粮价,甚至反过来消耗我们的储备。
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仅仅半日之后,新的情报便接踵而至。
“主公,城外几处乡镇传来消息,有大户人家开始高价收购乡民手中的余粮,价格甚至略高于我们官府的售粮价!”
“主公,有粮商暗中散布谣言,说官府的粮食是陈年旧谷,不堪食用,或是掺杂了沙土,意图动摇民心!”
“主公,通往南郑的几条主要道路上,出现了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拦截运粮的小商贩,抢夺粮食!”
一条条坏消息如同冰冷的箭矢,射向我们这个刚刚建立、立足未稳的新政权。
士族的反击,比我预想的还要迅速、还要狠辣!
他们不仅要买空我们的官粮,还要切断我们可能的补给来源,同时用谣言瓦解民众对我们的信任!
“元直!”
我猛地转身,看向匆匆赶回来的徐庶,眼中怒火升腾,
“看来我们还是低估了这些士族的能量和决心!”
徐庶的面色也异常凝重,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显然也是刚处理完一桩紧急事务。
“主公,形势确实严峻。
阎圃、李家、杨家……这些汉中大族,盘踞此地数代,财力、人力、影响力都非同小可。
他们这是要动用一切手段,将我们扼杀在摇篮里!”
“他们休想!”
我一拳砸在面前的案几上,发出沉闷的响声,“府库里还有多少存粮?”
“若按目前的速度放粮,加上军中所需,最多还能支撑二十日。”
徐庶的声音有些沉重,“这还是建立在没有其他意外损耗的情况下。”
二十日!这个数字像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头。
二十日之内,如果不能彻底打垮士族的经济封锁,或者找到新的粮源,
我们不仅新政将彻底失败,甚至连军队的稳定都可能出现问题!
到那时,内外交困,后果不堪设想!
“不能坐以待毙!”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必须立刻反击!”
“主公有何良策?”徐庶目光灼灼地看着我。
“第一,邸报要立刻跟进!”
我语速极快地说道,
“严厉驳斥所谓‘官粮不堪食用’的谣言,
可以邀请城中有声望的耆老或普通百姓代表,亲自来粮仓查验、品尝,将真相公之于众!
同时,悬赏捉拿那些散布谣言、拦截粮商的歹徒,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第二,加强戒备!”
我看向石秀,
“玄镜台配合锦帆卫,加大对城内外的巡逻和监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