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618章 凤雏落荆南,慧眼识奇才

第618章 凤雏落荆南,慧眼识奇才(1/2)

    荆南四郡初定,公安城作为刘备集团新的行政中心,一时间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战后的残破正在被迅速修复,新的秩序在诸葛亮的精心擘画下逐渐建立。

    来自各地的士人、武者、或为避乱、或为求功名,纷纷汇聚于此,

    希望能在这位声望日隆的皇叔麾下觅得一席之地。

    每日里,府衙门前人头攒动,求见者络绎不绝,孔明先生虽精力过人,亦不免分身乏术。

    这表面上的勃勃生机,自然逃不过我的眼睛。

    作为名义上的“江东参军”,我拥有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

    时常在公安城内外的市集、酒肆间走动,观察民情,也顺便留意着这股涌动的人才潮流。

    当然,我真正的眼睛和耳朵,是无处不在的玄镜台网络。

    每日由貂蝉亲自筛选、整理、加密送达的情报,远比我亲眼所见要全面、深入得多。

    近期的情报中,除了对曹、孙、刘璋等主要势力的持续监控,也开始增加了对荆南本地人才动态的关注。

    刘备集团要在此立足、发展,人才是关键。

    玄镜台的任务之一,便是提前识别那些有潜力的人物,

    无论他们最终归属何方,掌握其信息总是有益无害,甚至可以在关键时刻加以利用或引导。

    就在数日前,一份来自玄镜台驻耒阳(荆南桂阳郡下辖一县)联络点的不起眼报告,引起了我的注意。

    报告本身很简短,描述了新任耒阳县令的一些“怪异”行径:

    此人到任月余,竟日酣饮,对县务似乎漠不关心,

    公文堆积如山,引得县中吏员怨声载道,甚至已有风声传至桂阳太守赵范耳中。

    若仅仅是如此,这不过是乱世中又一个庸碌无能或尸位素餐的官僚罢了,

    玄镜台甚至不会将其列入需要特别关注的名单。

    但报告的末尾,却附上了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补充:

    “然其醉卧之时,偶有呓语,所言竟涉及农时、水利、刑名之要点,逻辑清晰,见解独到,非寻常醉语。

    且据暗中观察,其于数日之内,便将累积月余之公文处理完毕,条理分明,处置得当,效率惊人。

    其人貌陋,性傲,不修边幅,名唤庞统,字士元。”

    庞统,士元?

    这个名字像一道微弱的电光,瞬间击中了我脑海深处那片模糊的历史碎片。

    “凤雏”!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虽然我对具体的历史细节记忆不清,但这两个名号,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惊世之才,却是深深烙印在我的潜意识里的。

    难道…是他?

    我立刻指示玄镜台,不惜代价,深入调查此人背景、言行、能力,务必详尽。

    同时,我也调阅了玄镜台之前收集的关于荆襄名士的资料库。

    果然,在襄阳名士司马徽的评价中,找到了关于庞统的记载:

    “南州士之冠冕”、“卧龙凤雏”。

    资料还提及,此人乃襄阳名士庞德公的侄子,才学卓着,

    但因其貌不扬(据传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且性格放荡不羁,不为世人所重。

    赤壁战前,鲁肃曾将其推荐给孙权,却未获重用。

    战后,他似乎在周瑜麾下短暂任职,亦未得施展。

    如今,竟流落到了这小小的耒阳县!

    情报很快反馈回来,证实了我的猜测。

    玄镜台的密探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信息,无不指向一个结论:

    这位看似懒散放荡的耒阳县令,实则胸藏锦绣,腹有良谋,其才华卓绝,远非一个小小县令所能局限。

    他之所以沉湎饮酒、不理俗务,恐怕是对屈就于此心怀不满,以一种消极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愤懑与傲气。

    我的心头不禁一阵火热。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凤雏庞统,这等级别的顶级谋士,竟然就在刘备眼皮子底下,却因外貌和表面的行为而被忽视,屈居于一个偏远小县!

    我立刻冷静下来,开始分析其中的缘由。

    刘备求贤若渴不假,诸葛亮识人之明也不容置疑。

    但眼下,他们刚刚占据荆南,百废待兴,事务繁杂如麻。

    诸葛亮可能忙于顶层设计和核心事务,对于一个小小县令的任命,未必会亲自过问,

    多半是依循常规流程,凭籍贯、名声或某个不甚重要的推荐便定了下来。

    而庞统的外貌和那不羁的性子,在初见之时,确实容易让人产生误判,

    尤其是在没有足够时间和机会深入了解的情况下。

    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我必须确保庞统这块璞玉能够被发掘出来,最终为刘备所用。

    原因有三:

    其一,现阶段,孙刘联盟对抗曹操仍是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