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 第235章 拨开云雾

第235章 拨开云雾(1/2)

    能由胡德运亲自前来,必然是上头还有后手。

    他就不信陈砚命大到能三番五次逃脱必死之局!

    刘佥事骑马快速迎了上去,与胡德运见了礼后,又是一番交谈才得知轿子里的是京城来的公公。

    刘佥事压低声音问胡德运:“所为何事?”

    “为同知陈砚而来。”

    胡德运此时已知刘佥事将事情办砸了,不过他并不沮丧,反倒有一丝窃喜。

    谢先生三番五次羞辱于他,若陈砚这块硬骨头真是谢先生啃下来的,往后谢先生必会更得王爷敬重,于他是大大的不利。

    此时京中来人找陈砚,必定是宰辅大人亲自动手了,此次陈砚必死!

    于胡德运而言,实在是双喜临门,因此这一路他心情极好。

    刘佥事也是双眼发亮。

    他惧北镇抚司的威势,司礼监可不会怕。

    陈砚想借北镇抚司的势保全自己的算盘可谓彻底落空了。

    如此振奋人心的时刻,刘佥事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干脆领着下属们折返,跟着胡德运等人一同上山。

    原本的荒山经过团建村村民的努力,已经捯饬出一条阶梯,阶梯用石头一层层铺上去,人踩在上面稳稳当当,轿子也是稳稳当当,很快就到了半山腰。

    此时的团建村村民们还在大喜,听到动静回头看去,就见刘佥事等人去而复返。

    刘佥事一扫此前的颓势,竟显得意气风发,来势汹汹。

    村民们脸上的笑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警惕与慌张。

    他们如此前来,必定是又要对陈大人动手了。

    此时,他们不约而同地往前走,将陈砚和孩子们挡在后面。

    宁淮地处南方,最重视宗族,一个村一个姓,老老少少很团结。

    像团建村这样的杂姓村子多数是不团结的,甚至一个村会按照不同的姓抱团内斗不止。

    可团建村不同。

    在共同经历一次又一次生死后,他们早已拧成一股绳,与同姓大村比都不逊色。

    陈砚本在与村子里几个孩童讲述北镇抚司是什么,四周突然安静下来,他就缓缓起身看去。

    前方尽是人头阻挡,他根本看不清。

    他挤出去后绕到人群最前方,仰头看去,就见刘佥事上半身随着马来回晃着,脸上俱是幸灾乐祸。

    轿子停下,胡德运率先出来,双手背在身后看了陈砚一眼,转而走向后面的轿子。

    亲自撩开轿帘,一位公公下了轿子。

    胡德运笑着对那公公拱手:“夏公公,就在此地。”

    夏公公约莫二十多岁的年纪,一双略显阴柔的眼睛在四周扫了一圈,见到那些矮小的土砖茅草屋,颇为惊讶道:“陈大人就在这等地方?”

    旋即摇摇头,面露不喜。

    “委屈夏公公了,待事情办完,本官必好好为公公接风。”

    接风除吃喝外,少不得要享乐一番,再加上各种好处……

    夏公公会意,与胡德运相视而笑,两人可谓其乐融融。

    “胡大人,此事容后再议,咱家大老远来还需先办正事。”

    胡德运做了个请的动作,笑道:“本该如此。”

    被如此礼遇的夏公公敛了笑,朗声道:“松奉同知陈砚领旨!”

    刚刚还是笑容满面,这会儿突然变脸,准没好事。

    团建村的村民们放下去的心又提了起来。

    陈砚上前,跪下:“臣陈砚接旨!”

    胡德运与刘佥事等人笑容满面得跪下,静待对陈砚的宣判。

    自陈砚不知从何处调来人马杀了一百六十多名倭寇后,又私自登上城墙悬挂海寇尸首后,言官就开始了对陈砚的弹劾。

    藏有私兵、私自登上城墙,哪样都是重罪。

    言官们的集体弹劾连重臣们都扛不住,陈砚一个地方同知,如何伸手去京城阻拦?

    他知陈砚简在帝心,可惜在大义面前,便是天子也不可公然袒护陈砚。

    陈砚再能折腾又如何,他们连着几次对陈砚的围剿都失败了又如何,此次必能将陈砚置于死地!

    如此一想,胡德运便迫不及待地想听夏公公宣读圣旨。

    夏公公不慌不忙打开圣旨,尖细的嗓音传来:“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膺天命,夙夜孜孜,惟愿吏治清明,隶属安泰……”

    听闻此处,胡德运心中隐隐生出一丝不妙。

    果然,夏公公的声音高昂了些:“然海寇屡屡犯境,使百姓难安,实乃本朝之积苛。兹有宁淮松奉同知陈砚,督率有方,灭倭一百六十一人,大扬国威,保一方安澜。尔之治行,实乃众臣之表率,朕甚嘉!为褒尔勇举,擢升尔为团练大使,可招上千民兵操练,以安四海!赐尔金百两,银一万,以资嘉奖。赐封显父陈得寿为从六品承德郎,慈亲柳氏为六品安人……”

    胡德运只觉迎头泼来一盆凉水,将他从头淋到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