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 178、大才子贾邵VS小神童崔岘(上)

178、大才子贾邵VS小神童崔岘(上)(1/2)

    写完‘爱卿乃朕之肱股也’后。

    嘉和皇帝将那幅简笔画置于一旁,去看贾邵的第二张信纸。

    那是一首诗。

    《韬钤深处——洛阳谪仙阁送抗倭将军萧震》。

    嘉和皇帝沉默着读完这首诗,神情动容,喃喃道:“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贾邵啊贾邵,这究竟是你在替萧震明志,还是借此诗,向朕明志呢?”

    “朕,也希望东南能够早日‘海波平’啊。”

    可转念想到,此次送信的十八个锦衣卫信使,遭遇四次截杀,最后只留一人活命。

    嘉和皇帝眼睛里便浮现出森冷的杀意与愤怒。

    纵然他贵为皇帝,也无法彻底解决‘东南祸乱’。

    好在,贾邵帮了他大忙!

    嘉和皇帝甚至已经开始提前筹划,可以借着此次机会,拔掉哪几个东南安置在朝堂里的‘钉子’。

    而萧震,凭此次贾邵的造势,不仅能活命。

    还能重返东南战场!

    要不是贾邵这件事办的实在漂亮精彩,以嘉和皇帝矜持的性格,又岂能回一句这般情真意切的‘肱股’之言呢?

    而且还是察觉到贾邵‘有猫腻’的情况下!

    嘉和皇帝略作思忖,唤来司礼监太监,交代道:“把朕的回信,送去洛阳给贾邵。”

    “还有,再把贾邵在洛阳,给萧震出的三条抗倭计策,告知郑霞生。”

    “首辅自然知道该怎么做的。”

    司礼监太监恭敬领命而去。

    当日。

    关于‘贾邵’在洛阳的所作所为,包括救萧震的细节,便送到了郑霞生府上。

    郑阁老眯起眼睛,看完事件始末后,一张老脸都快笑烂了。

    好家伙!

    ‘孟津祥瑞’事件刚结束不久,小崔岘又帮陛下定住了东南?

    而且还借此笼络住了萧震!

    未入庙堂,羽翼先丰!

    不不不。

    这已经不仅是小崔岘自己‘羽翼先丰’的问题了。

    这一次,小崔岘又帮了师祖大忙啊!

    或许在外人看来,崔岘作诗、辩经格外震撼精彩。但其实那三条看似不起眼的抗倭策略,才是真正的杀招!

    对于东南豪强来说,无论是开海禁、亦或者结交琉球,他们都是不可能同意的。

    但此次萧震得民心,锦衣卫又被数次截杀,东南那边还疑似被陛下掌握了‘谋反’的证据。

    他们必须作出退让。

    保证萧震活命,反而成为了最微不足道的让步。

    因此。

    次日早朝,郑霞生一派开始猛烈发起进攻,建议陛下开海禁、结交琉球、平定东南!

    朝堂百官当即吵作一团。

    另一边。

    萧震和八千士兵,自洛阳赶往京师。

    一路上,每经过一城,都有百姓自发来慰问。

    而贾邵于洛阳谪仙阁,那场同四位才子辩经的内容,则是在大梁文坛引发剧烈轰动。

    有大儒激动表示,此乃嘉和第一辩!

    因为它辩的是人心大义,辩的是家国太平!

    随着时间推移。

    《咏柳》《登鸿雁楼》《韬钤深处》等几首贾邵的惊艳之作,也在大梁诗坛传唱。

    首首经典,句句脍炙人口!

    甚至已经有人开始给贾邵冠以‘小诗圣’的称号。

    不仅‘小诗圣’!

    贾邵写字也是一绝,《登鸿雁楼》的贾邵亲笔印刷版,更是被一帮书法大家追捧为‘神作’。

    视为当代‘小书圣’!

    总之,贾邵火了。

    自洛阳赏花文会石破天惊般崭露头角,绝世才子之名,传遍大梁!

    而跟贾邵一起火起来,燃烧起来的,还有‘为萧震将军和八千士兵活命而努力’的民间、文坛。

    舆论之火,随着萧震进京,而达到了顶点。

    朝堂上,郑霞生一派的官员,把对手们按着猛猛摩擦。

    因为可以完全不用动脑子,不管对方说什么,他们都可以引用‘贾邵辩经语录’来作为还击!

    实在逼急了,再甩出去一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外加‘开海禁’、‘结交琉球’的政策打压!

    这种跟着躺赢的感觉,爽死了!

    谁懂。

    赞美贾邵!

    最终,在贾邵点燃的这把汹涌大火中,东南那边不得不做出让步。

    萧震保住性命,连降两级,降为指挥同知。等内阁和兵部协商过后,他会被重新派遣去东南前线。

    还有。

    朝堂上数位和东南关系密切的高官,被锦衣卫捏住把柄,革职、抄家、流放。

    凭一己之力,救萧震、定东南,搅弄朝堂风云——此次事件中,贾邵这个名字,被整个朝堂百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