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 82、这小子/老头对我有意思(下)

82、这小子/老头对我有意思(下)(1/2)

    裴氏族学,课堂上。

    东莱先生巧妙地以盖房屋,类比做八股。

    从最开始的破题,讲述到承题、原题、起讲、入题、提二比、中二比、过接、后二比、后二小比、大结,等一系列严谨、精密的八股格式。

    乍一看好像很复杂。

    呃……其实就是很复杂!

    但名儒就是名儒,轻松化繁为简,把一节本应枯燥无味的课程,讲的格外生动有趣。

    只是,做文章终究不是盖房屋。

    知识钻进大脑,能理解多少,留住多少,全凭个人悟性。

    大梁王朝学子数以万计,但每三年,只能有两三百人杀出重围,高中进士。

    这是个很残酷、很可怕的事情。

    是以此话东莱先生肯定不会说。

    他笑呵呵看着底下一群小学子,问道:“怎么样,做八股文如盖房屋,是不是很简单呐?”

    底下一片安静,无人应声。

    方才他们笑的很是欢乐。

    可这会儿,每个人都笑不出来了。

    尤其是裴坚,庄瑾等几位马上要读‘大班’的小少爷,脸上甚至浮现出浓浓的畏惧。

    纵然东莱先生讲的再有趣。

    可扒开这层‘有趣’的面纱,作八股文的复杂难度,实在让他们觉得有些头皮发麻。

    课堂后方。

    吴夫子看着这一幕,在心中无声叹了口气。

    作为曾经年少时被八股文折磨到崩溃,再后来屡考屡败,文心崩溃,放弃科举来学堂教书的‘过来人’,他可太懂裴坚等人此时的心态了。

    见没有人回答自己。

    东莱先生笑着道:“不错不错,看来大家都有所感悟,此刻怕是都在心里思索,该如何盖房屋呢。”

    “老夫这里,还有一妙招,传授给你们,你们且听好了。”

    “两句破题打地基,三句承题立梁柱。起讲定调砌砖瓦,四比八股雕窗花。”

    “望诸生日后勤学不辍,如《礼记·中庸》所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最后,都能盖出令自己满意的房屋。”

    先传道授业。

    后敦品励学。

    这一节课,实在珍贵啊!

    吴清澜带领全体学子,向东莱先生拱手致谢。

    东莱先生摆摆手,笑道:“莫要行这些虚礼,还记得方才老夫进来的时候,考教了诸生一个问题吗?”

    “现在,盖房屋的方法,已传授给大家了。诸生可有问题,来询问老夫?”

    这便是要做课后检验了。

    看似是让问问题。

    实则呢,你这个问题一问出来,就能暴露出你是否听懂,又听懂了多少。

    有问题代表有地方不懂。

    没问题相当于从头到尾一点没听明白,问都不知道该如何问。

    先前笑的最欢的裴坚等人,此时一个个缩起脖颈,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生怕被点名!

    吴夫子气的脸色发黑,发出一声重重的咳嗽,威胁的意味非常明显。

    大概翻译一下就是:今日你们要是连一个像样的问题都问不出来,且看老夫回头怎么收拾你们!

    众学子神情发苦。

    接着,大家一个、两个、三个,纷纷不约而同看向了崔岘,目光隐含期待、乞求。

    崔岘兄,靠你了啊!

    见大家都看向崔岘,于是,东莱先生的目光,自然也顺势落在了崔岘身上,眼含鼓励。

    崔岘不负众望,笑着站起来。

    他先是朝着东莱先生鞠躬。

    而后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拿起课桌上的《龙文鞭影》随手一翻,笑着看向东莱先生,问道:“先生,学生读《龙文鞭影》,有一疑惑请教。”

    “邺侯插架,刘向校书。”

    “若以此题作八股文,破题之时,应侧重藏书之广,亦或侧重校书之精?”

    听到岘弟问出了问题,裴坚心中松了口气。

    而后,他偷偷瞥了一眼崔岘手中的《龙文鞭影》,神情微愣。

    因为岘弟翻开的那一页,并无‘邺侯插架,刘向校书’的内容啊。

    其余学子们毫无察觉,只单纯佩服崔岘,这样复杂的课程只听一遍,就能跟上先生的思路。

    却不知。

    在教室后方的吴清澜夫子,听到这个问题后,愣住了。

    因为这牵扯到两个典故。

    其一:有个叫做邺侯的人,家中藏书万卷,后人用来比喻知识积累渊博。

    其二:有个叫做刘向的人,校勘宫廷藏书,编《七略》,后人用来比喻对知识的整理、甄别。

    两个典故放在一起,意思便是:藏书需要人来整理,学问也需要人来传承。

    藏为根基。

    校为延续。

    学生如邺侯,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