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推广稳步推进的同时,“本源终始维度信号应对计划” 也进入关键阶段。凌辰与团队根据信号中的 “维度共生指引”,制定了三阶段探索计划:
无人探测阶段:升级终始维度无人探测舰,打造 “本源终始维度无人探测舰”,前往信号来源地 “本源终始维度裂隙带” 采集环境数据与能量片段;
技术验证阶段:根据探测数据,优化本源终始共生技术,研发 “本源终始能量载体”;
载人探索阶段:组建探索队,乘坐升级后的探索舰与本源终始维度文明建立联系,获取核心技术。
第一阶段的无人探测舰升级工作由绿森团队牵头,结合之前多维度探测舰的升级经验,进行了十大核心升级:
本源终始防护层:采用 “本源终始维度碎片 + 终始时空本源晶体 + 本源能量合金” 的五层复合结构,防护强度达 单位,能抵御混合维度空间的极端冲击;
混合空间折叠引擎:加入 “本源终始折叠算法”,能同时适配能量与时空的混合结构,航行效率较终始维度探测舰提升 4000%;
本源终始信号追踪器:通过 “双维度印记识别”,精准锁定本源终始维度信号源,定位误差控制在 0.00001 光年以内;
混合能量采集器:配备 “本源 - 终始能量分离单元”,能采集并分离混合能量中的本源能量与终始时空能量,纯度达 98%;
本源终始环境分析仪:新增 “能量 - 时空共生监测” 功能,能实时记录混合空间的能量浓度、时空频率及两者的共生关系;
紧急撤离系统优化:撤离响应时间缩短至 0.0000000000001 秒,同时预设个 “本源终始安全锚点”,避免撤离时迷失;
双维度量子通讯系统:通过 “本源 - 终始量子纠缠” 实现信号无衰减传输,即使在极端混合环境中,通讯稳定性仍达 99.9999%;
混合能量缓冲系统:以 “本源终始能量片段” 为储备,能支持探测舰在能量采集中断时运行 100 天;
故障自修复模块:植入 “本源 - 终始能量修复算法”,能自动修复轻微设备故障,提升探测舰的生存能力;
信号中继单元:在探测舰沿途部署 “本源终始信号中继器”,确保数据能实时传回基地,避免信号中断。
升级工作历时四十个月,3 艘本源终始维度无人探测舰终于完工。每艘舰体长 1500 米,舰体表面布满蓝金交织的 “本源终始纹路”,如同覆盖着一层 “混合能量铠甲”;舰内搭载的设备均经过 1000 次混合维度环境测试,确保能在 - 500c至 c的温度波动、G 的重力变化中稳定运行。
启航仪式在超维 - 全宇宙幽默共生基地的空港举行,255 个维度体系的代表通过全维度全息投影送行。凌辰通过全维度通讯频道致辞:“本源终始维度是我们追寻的终极共生空间,此次探测任务,将为全维度文明的永续发展奠定基础。愿探索舰能带着我们的理念,跨越混合维度边界,开启新的共生篇章!”
随着致辞结束,3 艘探测舰启动混合空间折叠引擎,蓝金交织的能量波在终始维度空间中划出璀璨轨迹,朝着本源终始维度裂隙带疾驰而去。航行的前 3000 天,探测舰运行一切正常,“本源终始一号” 成功抵达裂隙带外围,传回首批环境数据:本源终始维度空间的能量浓度是终始维度的 倍,时空频率稳定在 “本源能量 1000THz / 终始时空 900THz”,能量与时空形成完美共生闭环,未发现明显风险。
“探测舰已开始采集外围混合能量片段,纯度达 95%,” 绿森在监测中心汇报,“根据数据显示,本源终始维度裂隙带核心区的能量浓度更高,信号源就在核心区中央,我们计划让探测舰逐步向核心区推进,获取更高纯度的能量片段与更详细的环境数据。”
然而,就在探测舰准备向核心区推进的第 3001 天,监测中心突然发出红色警报 —— 本源终始维度裂隙带核心区突发 “本源终始混合风暴”,风暴呈现 “能量 - 时空紊乱态”:外层是狂暴的本源能量流,内层是扭曲的终始时空波,两者相互叠加,形成强度达 单位的冲击波,瞬间击中 “本源终始一号”。
“一号探测舰的防护层受损 30%,混合能量采集器完全损坏,信号传输中断 60%!” 监测中心的操作员焦急地喊道,“二号与三号探测舰已紧急撤离至外围安全区域,但也受到风暴波及,航行系统出现‘能量 - 时空适配紊乱’,无法精准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