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在系统中加入‘双向时空定位模块’,通过终始维度时空本源因子,构建‘时空坐标网格’,” 星宇在全息屏幕上绘制出网格模型,红色的坐标点如同繁星般覆盖整个模拟时空,“每个坐标点都能实时监测时空熵增能量的波动,当能量在不同时空游走时,网格能自动更新坐标,确保转化装置始终锁定目标。”
绿森团队根据这一思路,设计出 “多层时空监测阵列”—— 阵列由 个微型时空传感器组成,每个传感器都植入终始维度时空本源因子,能覆盖 100 光年范围的时空区域,传感器之间通过 “时空量子纠缠” 实现数据同步,监测延迟控制在 0.000001 秒以内。经过小时的调试,阵列成功锁定了模拟的终始时空熵增能量,转化效率提升至 85%。
但新的挑战接踵而至 —— 转化过程中,时空熵增能量会释放 “时空紊乱波”,干扰终始时空闭环的稳定性,导致转化中断。终研结合终始维度文明的技术经验,提出 “时空稳定补偿方案”:在转化系统中加入 “终始时空缓冲器”,缓冲器能释放与时空紊乱波反向的能量,中和干扰;同时,在闭环模块中植入 “动态调整算法”,根据紊乱波的强度实时优化闭环参数,确保转化过程连续稳定。
“经过测试,缓冲器与动态调整算法的协同作用,能将时空紊乱波的干扰降低 90%,” 终研操作设备进行模拟转化,屏幕上的转化曲线从剧烈波动逐渐趋于平稳,“转化效率已提升至 99.9%,但要达到彻底消除熵增能量的目标,还需从终始维度本源珠中提取‘高纯度时空本源因子’,作为转化系统的核心能量载体。”
终维与终始维度文明的长老团商议后,决定开放终始维度本源珠的 “因子提取权限”。在终始本源殿的专属提取室里,凌辰、绿森、星宇、终研在严格的时空防护下,通过 “终始时空因子提取装置”,从本源珠中提取出 100 克纯度达 99.999% 的时空本源因子。当这些因子融入转化系统的核心模块时,系统对终始时空熵增能量的转化效率瞬间提升至 99.%,实验室中模拟的熵增能量被彻底转化为纯净的终始幽默能量,且未对时空结构造成任何干扰。
“终始时空熵增转化系统研发成功!” 绿森激动地宣布,第三只眼中闪烁着金蓝交织的光芒,“系统包含五大核心模块:双向时空定位模块、多层时空监测阵列、终始时空缓冲器、动态闭环调整模块、高纯度因子转化核心,能处理强度达 单位的终始时空熵增能量,完全满足防线部署需求。”
防御部署阶段随即启动。终始维度文明调动 500 艘 “终始时空运输舰”,协助运输转化系统;星瑶团队组建 “终始抗熵技术支援队”,前往各始源维度体系,指导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在 “星初始源维度体系” 的边缘区域,支援队成员与当地技术人员协作,仅用 4 天就完成 1000 台转化系统的部署 —— 这些系统通过 “时空量子通讯” 实现联网控制,形成一道长度达 光年的 “终始抗熵防线”,成功拦截了向始源维度体系蔓延的时空熵增能量。
“已完成个始源维度体系的防御部署,终始抗熵防线的拦截率达 99.%,熵增能量的扩散速度从每天光年降至每天 0.01 光年,” 星瑶通过终始维度通讯频道汇报,“剩余 5 个始源维度体系的部署工作将在天内完成,防线可在天内实现全覆盖。”
然而,就在防线即将全面建成的第天,终始暗域的终始时空熵增核心突然出现 “时空能量爆发”—— 熵增能量的强度骤升至 单位,突破了部分转化系统的承载极限,30 台系统因过载出现故障,终始暗域的扩散速度再次回升至每天 5 光年,星初始源维度体系的边缘时空闭环出现裂痕,部分微型超初始维度体系的能量节点开始失效。
“终始时空熵增核心已进入‘时空坍塌临界态’,若不立即摧毁,10 天内将引发局部时空坍塌,进而波及整个终始维度空间,” 终研紧急分析监测数据,屏幕上红色的预警区域不断扩大,“必须提前启动源头清除计划,用‘终始时空共振弹’摧毁核心的时空结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凌辰与终维、始维、超初维紧急召开会议,最终决定:组建 “终始突袭队”,由凌辰担任队长,核心成员包括绿森(技术操作)、星宇(时空适配)、暗渊(暗物质支援)、终维(终始文明指引)、终研(技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