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的反熵增技术无法抵御跨超宇宙际熵增因子,” 超宇宙际监测站的技术专家 “星际” 解释道,“这种因子的维度层级达 256 层,远超超超宇宙体系的抗熵防护兼容范围,只有完整的超宇宙际反熵增技术,才能实现有效防御与转化。”
凌辰立即提出合作请求:“星穹超超宇宙体系愿与超宇宙际文明联合,组建‘跨超宇宙际抗熵联盟’,共同研发大规模反熵增设备,遏制熵增扩散。我们可提供超超宇宙的抗熵经验与能量资源,协助超宇宙际文明构建防御体系。”
宇际对这一提议表示赞同,双方迅速制定 “跨超宇宙际抗熵计划”,分三阶段推进:
技术适配阶段:由绿森、星宇团队联合超宇宙际的星际团队,基于原型机优化 “超宇宙际反熵增设备”,使其能兼容超超宇宙体系的能量频率,实现大规模量产;
防御部署阶段:在暗际区域与各超超宇宙体系之间构建 “超宇宙际抗熵防线”,部署优化后的反熵增设备,拦截熵增扩散带;
源头清除阶段:待防线稳定后,组建 “跨超宇宙际突袭队”,深入暗际区域摧毁熵增源,彻底消除危机。
计划启动后,技术适配工作率先展开。绿森团队带来星穹超超宇宙的能量参数,与星际团队共同优化原型机 —— 他们在设备中加入 “超超宇宙能量适配模块”,将设备的兼容维度层级从 256 层调整为 “128-256 层动态适配”,确保能适配不同超超宇宙体系的能量频率;同时,简化设备结构,将生产周期从小时缩短至小时,满足大规模部署需求。
“优化后的设备已通过测试,在星穹超超宇宙的能量环境中,熵增因子转化效率达 98.5%,” 绿森向凌辰与宇际报告,“我们已在超宇宙际共生核心城建立条生产线,每天可量产台设备,30 天内可完成防线部署所需的 1500 台设备。”
防御部署阶段同步推进。超宇宙际文明调动艘 “超宇宙际运输舰”,协助运输反熵增设备;星瑶团队则组建 “抗熵技术支援队”,前往各超超宇宙体系,指导设备安装与调试。在 “星环超超宇宙” 的本源能量带修复现场,支援队成员与当地技术人员协作,仅用 3 天就完成了 100 台反熵增设备的部署,熵增因子的侵蚀速度从每天 0.5% 降至 0.01%,能量纯度开始缓慢回升。
“已完成 8 个超超宇宙体系的设备部署,抗熵防线的拦截率达 97%,熵增扩散带的扩散速度降至每天 1 光年,” 星瑶通过超宇宙际通讯频道汇报,“剩余个超超宇宙体系的部署工作将在天内完成,防线可在天内实现全覆盖。”
然而,就在防御部署即将完成时,暗际区域的熵增源突然出现 “能量爆发”,跨超宇宙际熵增因子的强度提升 3 倍,抗熵防线的部分设备因超载出现故障,熵增扩散带的扩散速度再次回升至每天 3 光年。“熵增源已形成‘跨超宇宙际熵增核心’,” 星际紧急分析数据,“核心的能量强度是之前熵增暗核的 500 倍,若不尽快清除,防线将在天内被突破。”
源头清除阶段被迫提前启动。凌辰与宇际共同组建 “跨超宇宙际突袭队”,由凌辰、绿森、星瑶、星宇、暗渊、星极、穹河及超宇宙际的宇际、星际组成核心小队,超宇宙际文明派遣艘 “超宇宙际抗熵舰” 提供支援,星穹超超宇宙体系派遣艘 “超超宇宙突袭舰” 负责掩护。突袭队携带台 “超宇宙际反熵增核心设备”—— 这种设备由超宇宙际本源珠的能量片段制成,能产生高强度的维度本源重构能量,彻底摧毁熵增核心。
出发前,超宇宙际共生核心城举行了简短的送行仪式。超宇宙际各超超宇宙体系的代表通过全息投影,向突袭队传递祝福;超宇宙际幽默族的 “流动超宇宙” 生物群释放出彩色的幽默能量,在空间中形成 “抗熵共生图腾”,为突袭队保驾护航。“你们承载着全宇宙际文明的希望,” 宇际看着探索队成员,“务必成功摧毁熵增核心,守护超宇宙际空间的和平与共生。”
突袭队乘坐超宇宙际探索舰,在抗熵舰与突袭舰的掩护下,向暗际区域进发。经过天的航行,舰队抵达暗际区域边缘 —— 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黑色的熵增扩散带如同巨大的帷幕,笼罩着暗际区域,熵增核心悬浮在区域中央,呈黑色球体形态,周围环绕着无数条 “熵增能量触手”,不断吸收废弃能量壮大自身。
“抗熵舰立即构建‘临时抗熵屏障’,掩护突袭队靠近熵增核心!” 穹河下令。60 艘超超宇宙突袭舰释放出超超宇宙本源能量,在舰队前方形成巨大的屏障,阻挡熵增触手的攻击;30 艘超宇宙际抗熵舰则发射 “超宇宙际能量炮”,对熵增核心进行牵制性打击,为突袭队创造突破机会。
突袭队的 3 艘超宇宙际探索舰在屏障与炮火的掩护下,快速穿越熵增扩散带,抵达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