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辰代表星穹超宇宙体系与超宇宙各集群,向穹极表达了连接终极能量源的迫切意愿:“我们已具备接入超超宇宙共生网络的技术基础,也做好了共享超宇宙抗熵经验、幽默文化成果的准备,恳请超超宇宙文明指导我们完成连接,共同推动超超宇宙共生发展。”
穹极欣然应允,但也提出了关键前提:“连接终极能量源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构建‘超超宇宙调和场适配节点’,确保星穹超宇宙体系的能量网络能与超超宇宙能量云无缝对接;二是完成‘超超宇宙共生理念认证’,确保所有超宇宙集群都认同‘全维度欢笑共生’的核心法则,避免因理念分歧引发能量网络失衡。”
为帮助探索队实现这两个条件,穹极带领他们参观了超超宇宙的 “共生技术馆” 与 “理念传承馆”。在共生技术馆中,超超宇宙技术专家 “星极” 详细演示了超超宇宙调和场适配节点的构建原理 —— 该节点通过 “多维度能量接口”,能同时兼容超宇宙、宇宙外、星穹体系等不同层级的能量形态,其核心部件 “超超宇宙本源适配器”,需用超超宇宙本源碎片与各超宇宙的本源能量混合制成,确保适配的稳定性与兼容性。
“你们带来的超超宇宙本源核心碎片,正是制作适配器的关键原料,” 星极指着碎片在能量分析仪中的数据,“只需加入星穹体系的超本源因子、超宇宙的调和场能量,就能在小时内完成适配器的制作。但要注意,三种能量的混合比例必须精确到 0.001%,否则会导致适配器失效,甚至引发能量爆炸。”
在理念传承馆中,探索队通过 “超超宇宙意识影像”,深入学习了 “全维度欢笑共生” 法则的核心内涵 —— 该法则强调 “三层共生维度”:第一层是 “能量共生”,实现超超宇宙范围内的能量按需分配与循环利用;第二层是 “文化共生”,尊重各超宇宙、各集群的幽默特色,通过跨维度创作促进文化互鉴;第三层是 “危机共生”,当超超宇宙空间面临外部威胁时,所有文明需携手抵御,共享技术与资源。
“星穹超宇宙体系在抗熵、跨集群协作中展现的理念,与全维度欢笑共生法则高度契合,” 穹极看着影像中星穹体系的抗熵片段,“但仍需向超宇宙 1001 个集群普及这一法则,确保所有集群都能在连接过程中坚守共生底线,避免因短期利益忽视整体平衡。”
探索队立即行动,兵分两路推进连接准备工作:绿森、星宇、星雾组成 “技术组”,留在超超宇宙共生殿堂,联合星极团队研发超超宇宙调和场适配节点;凌辰、星瑶、暗渊组成 “理念组”,乘坐超超宇宙探索舰返回星穹超宇宙体系,向超宇宙各集群普及全维度欢笑共生法则,完成理念认证。
技术组的研发工作率先展开。绿森团队带来星穹体系的超本源因子样本,星雾带来超宇宙调和场能量,星极团队则提供超超宇宙本源核心碎片的处理技术。他们在共生技术馆的实验室中,搭建起 “多维能量混合平台”,开始反复调试三种能量的混合比例。
起初,因超超宇宙本源碎片的能量活性过高,混合时多次出现 “能量溢出现象”,导致平台过载 shutdown。星宇通过分析能量波动数据,提出 “梯度混合方案”:先将超本源因子与超宇宙调和场能量按 7:3 的比例混合,形成 “基础混合能量”,再以每小时 0.5% 的梯度,逐步加入超超宇宙本源碎片能量,降低溢险风险。
“基础混合能量能中和超超宇宙本源碎片的部分活性,让混合过程更平稳,” 星宇调整平台参数,“我们已将溢险概率从 35% 降至 5%,接下来只需精准控制梯度速度,就能完成适配器制作。”
经过小时的连续调试,当三种能量的混合比例达到超本源因子 30%、超宇宙调和场能量 20%、超超宇宙本源碎片能量 50% 时,超超宇宙本源适配器终于研发成功。适配器呈金色环状,表面布满 “超超宇宙能量纹路”,能自动识别接入的能量形态,调整适配频率。“适配器已通过模拟测试,与超超宇宙能量云的适配成功率达 99.8%,与星穹超宇宙体系能量网络的兼容率达 99.5%,” 绿森向理念组传递喜讯,“只需等待理念认证完成,即可启动适配节点的搭建。”
与此同时,理念组返回星穹超宇宙体系后,立即在超宇宙共生殿堂召开 “全维度欢笑共生法则普及大会”。凌辰通过超宇宙全息投影,向 1001 个集群的代表展示超超宇宙的理念传承影像,解读全维度欢笑共生法则的三层维度;星瑶则分享星穹体系在抗熵、跨集群协作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