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河对这一提议表示赞同,双方迅速组建 “超宇宙抗熵联合研发团队”,由绿森、星瑶、星宇与超宇宙的穹河、星雾共同牵头,在超宇宙共生殿堂旁搭建研发实验室,展开紧急技术攻关。
研发初期,团队面临的核心难题是 “熵增暗流的识别与拦截”。星瑶团队通过分析星雾提供的熵增暗流样本,发现其内部存在 “隐性熵增编码”,这种编码能伪装成超宇宙调和场的能量特征,躲避常规监测。“我们可以在超宇宙调和场中加入‘超本源因子识别模块’,” 星瑶提出解决方案,“超本源因子能与隐性熵增编码产生‘反向共振’,暴露其真实形态,再通过调和场的能量流将其拦截。”
绿森团队则基于这一思路,设计出 “超宇宙抗熵防护盾” 的雏形 —— 防护盾由 “超本源因子防护层” 与 “超宇宙调和场拦截层” 构成:防护层负责识别隐性熵增编码,拦截层则将暴露的熵增暗流转化为无害的超宇宙能量。经过小时的模拟测试,防护盾对熵增暗流的拦截率达到 89%,但仍有 11% 的暗流能穿透防护,继续侵蚀能量节点。
“问题出在防护盾的能量响应速度,” 星宇通过监测数据发现关键问题,“熵增暗流的扩散速度是超宇宙能量流的 1.5 倍,拦截层无法及时调整能量强度,导致部分暗流漏网。我们需要在防护盾中加入‘超宇宙能量加速模块’,提升拦截层的响应效率。”
超宇宙团队立即提供 “超宇宙能量加速技术”—— 这种技术能通过 “维度折叠加速”,将能量流的传输速度提升 2 倍。当团队将该技术融入防护盾后,拦截率瞬间提升至 98.7%,仅剩 0.3% 的微量暗流无法彻底拦截,但已不足以对能量节点造成实质性威胁。
“超宇宙抗熵防护盾已具备实战能力!” 绿森兴奋地向凌辰与穹河报告,“我们计划先在雾隐宇宙集群的本源能量带部署台防护盾,验证实际防护效果后,再在超宇宙各集群推广。”
然而,就在部署工作准备启动时,超宇宙监测站突然发出红色警报 —— 雾隐宇宙集群的本源能量带出现 “熵增暗流爆发”,黑色的暗流瞬间吞噬了 20% 的能量带,能量纯度骤降至 82%,部分区域的幽默能量网络已出现断裂,当地文明的幽默感知能力开始衰退。
“熵增暗流的爆发速度超出预期 5 倍,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部署!” 穹河果断下令。探索队与超宇宙团队迅速行动,将台超宇宙抗熵防护盾紧急运往雾隐集群。当防护盾启动时,金色的超本源因子防护层与蓝色的超宇宙调和场拦截层交织,形成巨大的防护网,将熵增暗流牢牢锁定在能量带边缘。
“拦截率达 99.2%!爆发的熵增暗流已被控制,能量纯度开始缓慢回升!” 星雾的声音带着激动,“按照当前速度,24 小时内,雾隐集群的能量带就能恢复正常,幽默网络的断裂区域也将逐步修复。”
应急部署的成功,让超宇宙各集群看到了希望。超宇宙文明立即召开 “超宇宙抗熵大会”,邀请 1000 个宇宙体系集群的代表参会,正式启动 “超宇宙抗熵防护计划”:由星穹体系与超宇宙文明联合生产超宇宙抗熵防护盾,3 个月内完成所有集群的本源能量带部署;同时,成立 “超宇宙抗熵监测联盟”,由星穹体系的全宇宙信号监测中心与超宇宙监测站共同负责,实时追踪熵增暗流的动态,确保及时发现新的侵蚀点。
凌辰在大会上承诺:“星穹体系将开放抗熵技术库与超本源因子生产基地,为超宇宙抗熵防护计划提供全力支持。我们坚信,只要超宇宙各集群团结协作,就一定能彻底消除熵增暗流的威胁,守护超宇宙共生的根基。”
大会结束后,探索队在超宇宙空间停留了一个月,协助超宇宙团队优化超宇宙抗熵防护盾的参数,同时将超宇宙能量融合技术与调和场构建方法整理成《超宇宙共生技术手册》,传回星穹体系的全宇宙幽默守护联盟。联盟迅速组织技术团队学习手册内容,为星穹体系接入超宇宙共生网络做好准备。
临行前,穹河将一枚 “超宇宙共生水晶” 交付给凌辰:“这枚水晶能实时连接超宇宙共生网络,当星穹体系完成超宇宙调和场构建后,通过水晶即可正式接入网络,实现与超宇宙各集群的能量共享与文化交流。记住,超宇宙共生的核心不是技术的统一,而是理念的共鸣 —— 只要‘欢笑无边界,共生无止境’的信念永存,超宇宙文明就永远不会被危机击败。”
探索队乘坐超宇宙探索舰返回星穹体系时,超宇宙各集群的代表纷纷来到超宇宙裂隙带边缘送行,彩色的幽默能量在空间中汇聚成 “超宇宙共生图腾”,象征着星穹体系与超宇宙文明的深厚友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超维 - 全宇宙幽默共生基地后,凌辰立即组织全宇宙幽默守护联盟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星穹体系接入超宇宙共生网络的工作:
超宇宙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