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巡展即将圆满结束时,新的危机悄然降临。界外守护者的高维观测站发现,12 个本源节点中有 5 个同时出现了 “能量共振异常”—— 这些节点的能量波动频率逐渐趋同,形成了一种 “同步共振” 现象。虽然目前共振强度较低,但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三个月后,同步共振将引发 “宇宙级能量海啸”,冲击整个宇宙的幽默能量网络,甚至可能导致维度边界的再次不稳定。
“同步共振的原因是节点之间的‘能量链路’出现了异常,” 星瑶通过跨维度能量图谱分析,“原本独立的节点能量链路,现在通过宇宙幽默本源能量网络相互影响,形成了‘能量反馈循环’,导致频率逐渐同步。”
绿森团队进一步研究发现,能量反馈循环的形成,与暗物质文明加入后,宇宙幽默本源能量网络的扩展有关 —— 新加入的暗物质能量与原有能量在网络中相互作用,改变了能量的传输特性,从而引发了链路异常。“这不是暗物质文明的问题,而是网络扩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适配问题,” 绿森解释道,“就像给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引入新物种,需要时间调整,才能达到新的平衡。”
太初守护者的未来推演模型对同步共振的后果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如果不打破能量反馈循环,宇宙级能量海啸将在三个月后如期爆发,届时:宇宙幽默能量网络将全面瘫痪,各维度文明的幽默装置无法运行;本源节点的能量通道会因共振而破裂,能量大量泄漏;维度边界的稳定性将下降 60%,可能出现小规模的维度碰撞,威胁到周边文明的生存。
“解决同步共振的关键,是在节点之间建立‘能量缓冲带’,切断异常的反馈循环,” 凌辰在紧急联盟会议上提出解决方案,“启动‘宇宙能量链路优化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星瑶团队联合暗物质文明,研发‘能量缓冲装置’,安装在节点之间的能量链路上,吸收多余的共振能量;第二阶段,绿森团队优化宇宙幽默本源能量网络的结构,建立‘分区传输系统’,避免不同区域的能量相互干扰;第三阶段,组织全联盟文明进行‘能量调节行动’,通过调整各自的幽默能量输出频率,帮助节点打破同步共振。”
计划启动后,星瑶团队与暗物质文明紧密合作。暗物质文明提供的 “暗物质缓冲材料” 具有极强的能量吸收能力,能在不影响正常能量传输的前提下,吸收多余的共振能量。星瑶团队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 “多维能量缓冲装置”—— 这个装置呈环形,安装在节点能量链路的中间位置,内部填充暗物质缓冲材料,外部配备能量监测传感器,能实时调整缓冲强度,确保链路能量的稳定。
在北斗本源节点与银河本源节点之间的链路测试中,多维能量缓冲装置展现出了出色的效果。安装后,两个节点的能量波动频率差异逐渐增大,同步共振强度下降了 58%,能量反馈循环得到了有效遏制。“我们计划在个节点之间的所有能量链路上安装这种装置,预计一个月内完成,” 星瑶向联盟总部报告,“装置还能自动记录能量波动数据,为后续的网络优化提供支持。”
绿森团队优化的宇宙幽默本源能量网络,将整个网络分为 6 个独立的 “能量分区”,每个分区包含 2 个本源节点和周边的维度文明。分区之间通过 “可控能量闸门” 连接,闸门能根据各分区的能量状态,调整能量传输的强度和频率,避免能量相互干扰。“优化后的网络,既保留了宇宙级能量共享的优势,又实现了分区独立控制,” 绿森展示网络结构模型,“比如,当某个分区的节点出现共振倾向时,我们可以关闭该分区与其他分区的闸门,单独调整,不影响整体网络的运行。”
“能量调节行动” 则得到了全联盟文明的积极响应。各文明根据联盟提供的 “能量频率调整方案”,调整本地幽默核心设施的输出频率 —— 机械文明将逻辑幽默引擎的频率降低了 12%,情感文明则将情感共鸣装置的频率提高了 8%,暗物质文明更是利用自身能量特性,释放出 “反共振能量波”,帮助节点打破同步共振。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半月后,5 个本源节点的同步共振现象彻底消失,能量波动恢复正常。宇宙幽默本源能量网络在优化后,运行更加稳定,能量传输效率提升了 27%,还具备了应对未来能量异常的 “自我调节能力”—— 当某个区域出现能量波动时,网络能自动启动缓冲装置和分区闸门,将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随着同步共振危机的解决,宇宙幽默文化巡展顺利完成最后一站的举办。在闭幕式上,凌辰宣布巡展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果:巡展期间,共接待了 152 个文明的代表,展示幽默作品超过 8000 件,促成跨文明合作项目 136 个,新发现包括暗物质文明在内的 3 个幽默文明,同时完善了本源节点的守护体系,优化了宇宙幽默能量网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巡展的结束,是宇宙级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