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巡逻任务的二十二号探索舰舰长第一时间向宇宙幽默核心的中央指挥室汇报:“我们在十七维空间边缘发现一条异常的能量带,经检测,其中蕴含的幽默能量强度是十六维幽默能量源的 2.3 倍,且能量频率与多个维度的幽默能量频率高度契合,能引发强烈的跨维度共振现象。” 他将拍摄到的幽默带影像传输回总部,“这条能量带长度约为 1200 光年,宽度在-光年之间,内部还存在大量的‘幽默能量结晶’,这些结晶散发的能量能直接与生物的幽默感知中枢产生共鸣,即使不通过任何设备,也能让人感受到其中的欢乐。”
凌辰在中央指挥室看到影像时,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这条维度共振幽默带的发现,无疑为跨维度幽默共生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立刻组织专项考察队,深入研究这条维度共振幽默带的特性、成因以及潜在价值,” 凌辰对身边的星瑶和绿森说,“同时,通知跨维度宇宙守护联盟的各成员文明,共享这一发现,邀请他们派遣专家共同参与研究,这或许能成为推动跨维度幽默文明发展的新动力。”
专项考察队由各维度文明的顶尖科学家和幽默使者组成,共计两百余人,乘坐十艘最先进的 “深度探索舰”,前往维度共振幽默带开展研究工作。考察队携带了最新的跨维度能量分析仪、幽默基因测序仪、维度结构探测器等设备,旨在全面解析幽默带的各项参数,探索其对跨维度幽默文明的影响。
考察队抵达幽默带边缘后,首先对其能量特性进行了初步检测。结果显示,幽默带内部的跨维度幽默能量呈现出 “动态平衡” 状态,不同维度的幽默能量在其中自由流动、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 “共振能量场”。这种能量场能自动调节不同维度能量的频率,使其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从而产生强大的欢乐能量。
“这太神奇了!” 来自九维空间的科学家惊叹道,“我们从未见过如此完美的跨维度能量融合现象。在这条幽默带中,九维的空间折叠幽默能量、十三维的维度反转幽默能量、十六维的有序幽默能量,以及本维度的情感与逻辑混合幽默能量,都能完美共存,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冲突。” 他操作着能量分析仪,“更重要的是,这种共振能量场能提升生物的幽默感知能力,在其中停留一小时,个体的幽默创新指数就能提升 15%,且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副作用。”
绿森团队利用幽默基因测序仪,对在幽默带中停留的考察队成员进行了基因检测,发现他们体内的跨维度幽默基因出现了积极的变异。“这些基因在共振能量场的作用下,激活了一种名为‘共振增强因子’的隐性编码,” 绿森将基因变异图谱投射到考察队的公共屏幕上,“这种因子能增强跨维度幽默基因的适应性和创新性,让个体能更好地吸收不同维度的幽默特质,创造出更丰富的幽默形态。在十三维空间的专家身上,这种变异最为明显,他们的维度反转笑点基因与共振能量的契合度提升了 42%。”
星瑶团队则通过维度结构探测器,对幽默带的空间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这条幽默带的形成与反维度空间入口被封锁后的宇宙能量重构密切相关。“反维度空间被封锁后,原本被其侵蚀的各维度能量重新流动、整合,在宇宙的自然调节下,形成了这条维度共振幽默带,” 星瑶指着空间结构模型,“它就像宇宙的‘幽默能量血管’,将不同维度的幽默能量连接起来,实现了跨维度的能量循环与共享,这也是其能产生共振现象的根本原因。”
跨维度宇宙守护联盟迅速召开会议,就维度共振幽默带的开发与利用展开讨论。各文明代表一致认为,这条幽默带具有极高的价值,不仅能为各维度文明提供充足的幽默能量,还能促进跨维度幽默基因的优化与进化,推动幽默创新的发展。会议最终决定,启动 “维度共振幽默带开发计划”,在幽默带中建立多个跨维度研究基地和幽默能量采集站,同时开辟 “跨维度幽默体验区”,让各维度文明的个体都能体验到共振能量场的神奇效果。
计划启动后,各维度文明纷纷投入资源,参与到幽默带的开发建设中。机械文明负责建造能量采集站,他们利用先进的逻辑编程技术,设计出能高效采集、储存共振幽默能量的设备,这些设备能根据不同维度能量的频率,自动调节采集参数,确保能量采集效率最大化;十三维空间文明负责构建研究基地的维度稳定系统,利用维度折叠技术,让基地能在幽默带复杂的空间环境中保持稳定,同时抵御可能出现的能量波动;情感文明则负责打造跨维度幽默体验区,通过营造温馨、欢乐的氛围,让体验者能更好地感受共振能量场带来的愉悦感。
在各文明的共同努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