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 第三百七十章 清王朝的教训,加强地方实控!

第三百七十章 清王朝的教训,加强地方实控!(1/2)

    弘历这话,不只是让雍正眼前一亮,就连在场的王公大臣们也朝他瞩目。

    连弘皙都朝弘历投来服气的神色。

    他们都没想到,这位太子除了会花钱办事外,也会花小钱办大事。

    只是在京师建一座官办藏传佛院,就可以安众蒙古。

    没有人会怀疑这个办法不会有效。

    因为谁都清楚,这个时代的蒙古王公,真的已经没办法与藏传佛教分开。

    大清控制了藏传佛教的管理权,就等于控制了诸蒙古。

    而要做到这一点,对于不是政教合一的大清而言,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弘历也因为知道这一点,才敢提出这个建议来。

    当然,他记得很清楚,这本就是历史上乾隆朝做的事,也是在乾隆朝,进一步规范了中央朝廷对活佛转世灵童的认定制度。

    “提议的很好!”

    “军机处,便按太子的意思拟旨去办。”

    雍正这里笑着说了一句,随后就上了丹墀,还主动拍了拍弘历的手臂。

    弘历连忙作揖谦虚看一番后,也就跟着上了丹墀,立在了雍正身边。

    众臣此时则依旧瞩目看着弘历。

    直到兵部尚书福敏的出列才打破了此刻的宁静,而奏道:“云贵总督高其倬奏告,普思苗人土把总刁兴国煽动苦葱苗人作乱,且勾结元江四寨苗人响应,朝廷派往攸乐城的官员章伦被杀。”

    雍正听到这里奏起了眉头,而看了鄂尔泰一眼:“改土归流这么多年,还有苗乱出现!鄂尔泰,西南的改土归流到底为何到现在叛乱未平?”

    鄂尔泰这时立即出列奏道:“回主子,皆因平苗八旗官兵多借机强占苗人土地、奸淫掳掠所致,一旦官将纵容,就更加严重,是故造成土司有机会重新煽动西南诸夷发动暴动!”

    “告诉高其倬,要严格军纪!”

    “苗人亦朕赤子,不可视若草芥!”

    “对于叛乱者,能抚则抚,朝廷改土归流,不是为减少西南人口,而是为增加朝廷税赋;对于遭受天灾人祸的要请旨救济,对实在不能立即纳赋的,要及时奏请暂免。”

    雍正沉声嘱咐他道。

    但弘历在一旁听得出来,对于改土归流过程中一直叛乱不断的事,雍正明显非常不满。

    而弘历也颇为欣赏的是,鄂尔泰也没有为自己的完全掩过,大胆承认了叛乱不断与清军官兵军纪差有关,而没有推诿说是苗人本性奸恶之类。

    “嗻!”

    鄂尔泰这里应了一声。

    在弘历记忆中,改土归流带来的苗乱,一直伴随着整个雍正后期,且要持续到他即位的时候。

    可以说,西南的改土归流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再难都得去做。

    因为清王朝总结明朝灭亡的重要教训之一,一定要加强对地方的实控。

    而不只是江南、中原这些地方,哪怕是西南,乃至西北。

    都得加强实控!

    这也就显得,大清朝廷的统治模式,与汉人大官僚大地主们所希望的恢复元朝那种包税制的模式相差很远,乃至一些儒士还希冀的先秦封建制相差更加远,甚至自由度还不如明朝中后期。

    所以,雍正哪怕对改土归流过程中叛乱不断、执行层面错误百出,也没有要放弃的意思,更没有太责怪的改土归流主导者——鄂尔泰。

    而在这时,允礼则奏告起国税司南营的事来。

    “国税司南营已组建操练完毕,还请钦定署理者,而便去南方沿海巡查关税。”

    允礼如此奏道。

    雍正则看向了弘历:“太子你觉得派谁去合适?”

    弘历想也没想就回道:“还是让五弟去合适,五弟做事是过于激烈,是需要去南方陶冶一下,知道如何更加含蓄优雅的做事。”

    雍正满意地点了点头:“你说的对!”

    “拟旨,还是让弘昼去署理南营,他既然这么敢杀人,那就让他去南方,多杀些走私通敌者和贪官污吏!也省得一直在北方,真让蒙古诸王公惶恐不安。”

    在雍正这么决定后,听政的许多在京蒙古王公因此松了一口气。

    但许多来自南方的汉臣则是胆战心惊起来。

    但他们是不敢阻止雍正的。

    所以,没有任何人出来反对。

    弘皙也没有再出来反驳,只是心里感叹,弘历果然没有让他去统领国税司南营。

    这让弘皙非常郁闷,且在回到郑家庄后,就在王廷成面前控诉说:“我都一直在表现出足够的忠诚,他弘历竟然还不信任我!还在防着我!”

    “我到底是哪里被他看了出来?”

    弘皙为此摊开了手,随后就双手叉起腰来,且一脸郁闷地拿脚踢了眼前的椅子腿一下。

    王廷成也露出百思不得其解的表情。

    他认真思考了好半晌才说:“可能就是因为您表现的太忠诚了,而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