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 第三百六十三章 太子让百姓变得可怕,朕不孤也!

第三百六十三章 太子让百姓变得可怕,朕不孤也!(1/2)

    刘统勋露出一脸豁然开朗的神色:“太子爷说的对,是臣多虑了。”

    “听闻你家也织棉?”

    弘历这时问起刘统勋来。

    刘统勋听后,猛然收缩了一下脸上的肌肉,随后答道:“不敢瞒太子爷,自先父当年任宁羌知州而教当地百姓种棉后,便一直由臣家乡丝织大户收其棉花而织造棉衣发卖。”

    弘历点首:“那本宫也派人去你家采买,同时由你家代本宫发于乡民,以布本宫声名。”

    刘统勋听后当即伏首:“臣代乡梓叩谢太子爷厚恩!”

    “起吧。”

    弘历淡淡一笑,接着就道:“但本宫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你们的棉花必须依旧只能购自陕甘一带贫瘠地,不得去素来以种棉为主的江南采购。”

    刘统勋秒懂弘历这样做的目的,也就立即拱手:“臣不敢违太子爷之仁意!”

    “那便好。”

    弘历接着又看向松寿:“本宫既欲散财布仁,也不能不惠及旗人。”

    松寿听后一时心乱如麻,不待弘历说完,就先匍匐在地。

    弘历见则笑了笑说:“令尊曾官至工部尚书,与不少汉商交情深厚,就由你替本宫联络汉商,让本宫从汉商手里多买些米炭,而好周济受饥寒影响的底层旗人们。”

    松寿当即叩首:“奴才遵旨,代旗人叩首太子爷隆恩。”

    “你也起吧。”

    “我也不是真的是为了争这一口气,才这么做,的确也是有意要让天下各族百姓都能少冻毙一些。”

    “借此,也多鼓励一些汉商去蒙古采煤,让蒙人也能得个温饱,不至于因放牧产出有限和当地王公克削太狠而外逃。”

    弘历说着就走到殿外,伸手接了接外面飘扬着的雪花,而背对着两人说道:“但是,无论是旗人,还是汉人,乃至蒙人,既然受了本宫的恩惠,也不能不知道感恩。”

    “本宫可以不图他们什么报答,但至少要多做些忠孝之事。”

    “这样,我这个太子的钱,也才算没有白花。”

    “造福于民,本就是为了让民因仓禀实而知礼节。”

    弘历说着就回头坐在了炉火边的椅子上:“可明白?”

    “奴才明白!”

    “臣明白!”

    两人眼含起热泪来。

    他们这才明白过来,这位太子爷是藏有大孝心的,所以才被太子有所感动。

    弘历则端起了茶:“退下吧,雪天路滑,公等且慢行!”

    “奴才/臣谢太子爷关怀!”

    转眼就到了雍正十年的腊月。

    河南许多州府内,关于劣绅事迹的揭帖,依旧没有停止出现的意思,还在持续增加。

    有士绅也想过阻止,联合官府乃至自己亲自出钱出人,抓捕了一些帖揭帖的百姓。

    但这些百姓皆供述说,是外乡人指使他们这样做,他们为了得好处,不得不这样做,而不知道揭帖的内容。

    尹继善也因为得到弘历的指示,要以社稷苍生为重,要为官公正,也严禁各地官府无故拘拿不知内情的百姓,要求限期释放,甚至为此摘了好几个知县的顶子,理由是他们纵容士绅乱来或者自己扰民太过。

    各地亲民官因而皆不敢妄为,只能把百姓抓了又放,而这也就始终杜绝不了劣绅劣行的四处传扬。

    但俞鸿图为此还是找到尹继善说:“中丞,能不能先准各地乡民抓一批外乡人,好好审审,不然这样下去,本省士林清誉恐毁于一旦啊!”

    “文明教化之地,岂有无故拿人的理?”

    尹继善毫不犹豫地予以回绝。

    “再说,身正不怕影斜,只要是诽谤的话,那即便编的再邪乎,本乡人就不会信,也就掀不起什么风浪!只怕还会同仇敌忾,那时,本官倒是不得不因民意而准拿外乡人。”

    “何况,你应该知道,这事的根源还是因为这地出了诽谤太子爷的事,坏了国本,我们要是拗着国本来,不让这些揭帖出现,那就是不体谅上情!”

    尹继善说到这里就朝北拱了拱手。

    俞鸿图听后问道:“可是,照这样把斯文丑事传扬下去,加上有人兴风作浪,要是出现晚明那种民抄董宦的事该怎么办?”

    “那首先,我们官府就不能偷懒懈怠,而负了社稷苍生,对查有实证的劣绅当先参先拿!这样乱民就会没有机会!”

    尹继善这话说了后,就面色严肃起来。

    俞鸿图不禁后背一凉,而只得告辞离开了尹继善这里。

    咚!

    但当他回学政衙门时,却在路上听见了一阵阵锣响。

    俞鸿图烦闷地掀开了轿帘,要看看是什么情况。

    “奉太子爷谕令,发新棉衣惠民以促教化,凡进本茶馆听书者,皆可按户票领棉衣一件回去!”

    没一会儿,俞鸿图就隐约听见,内务府出来的包衣正站在归德府开的茶楼外,他身边正围着许多裹着破棉袄的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