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唐风年画的不是奇女子美貌图,而是画桥梁,画亭台楼阁,画海船……不仅要画东西的外部,还要画出内部构造。
过了一会儿,赵宣宣收回思绪,心想:新书院教弟子做器械,类似于工部的活儿。巧宝会画画,恰好能派上用场。
于是,她提醒:“巧宝,在新书院正式增加画画这一门功课。”
巧宝问:“为什么?画画不实用,我想教最实用的,最好是带着女弟子造出最好用的大船,最好用的四轮车,最好用的织布机,最好是造出手不沾水就能洗东西的好东西……”
曾经,她在冬日里看见女帮工们洗衣裳,冻得手红红的,她便突发奇想。
赵宣宣笑道:“以前,你爹爹在工部做官时,想改良水轮车和龙骨水车,还想挖很多运河……”
“为此,他总是先作图,然后让工匠做出真东西。”
“做出满意的东西之后,需要再次作图,进行保存。”
“那些厉害的工匠,按照图纸,就能造出东西。”
“所以,画画与器械息息相关。”
巧宝认真听,手中毛笔暂停,若有所思,终于心服口服,说:“等爹爹有空,我找他请教。”
赵宣宣见她如此上进,颇感欣慰,伸出手,抚摸她的头发。
— —
两天后,女子书院和男子书院的擂台赛正式开打。
两个都是新书院,离得近,又都是教医术和器械,不过男子书院教的是打仗的器械,而女子书院专门搞生活器械改良,比如织布机、缫丝机、碾米器具……
巧宝为了证明女子比男子更强,存心要比一比。
男子书院的院长是庄文杰——庄师爷。
庄师爷给唐风年面子,顺便也给巧宝面子,于是爽快答应巧宝的要求,笑道:“每月一比试,还是半年一比试?”
巧宝性子急,说:“十天一比,更好。”
庄师爷不反对,又问:“具体比试什么?”
巧宝和双姐儿对视一眼,眼神狡黠,充满志在必得的信心。
双姐儿插话:“当然是比器械,就像武林高手比武器一样。”
“器械就相当于武器。”
庄师爷抚摸胡须,暗忖:这两个小姑娘,都不是省油的灯啊。他们真的能证明女子造器械比男子更强吗?我看这事八成要泡汤。不是我瞧不起女子,而是术业有专攻,女子天生擅长拿针绣花,对器械几乎一窍不通。
心里这样想,但他嘴上却笑着说:“拭目以待,哈哈……”
不久后,两边书院都开始张贴十天开一场擂台赛的告示。
男子书院那边,弟子们摩拳擦掌,笑着议论:“这是不是像比武招亲一样?”
“你想得可真美!”
“我偷看过女子书院那边的人,有个姑娘特别好看,像仙女下凡一样。”
“仙女下凡,嫁牛郎。”
“我搞不懂,仙女下凡,为啥要看上牛郎?难道像我们这样的书生不够好吗?”
“因为牛郎坏,偷仙女的衣裳。”
……
他们越说越偏,甚至流露出天生的好色本能。
另一边的女子书院里,堆着许多木头。
巧宝和双姐儿教画画,老木匠教女弟子们做简单的卯榫构造,口碑好的大夫轮流教医术。
赵家私塾那些学有所成的大龄女弟子们,如今摇身一变,变成年轻女夫子,教写字,还教吟诗。
给诗词配上曲调时,诗词就变成小曲。大声唱一唱,就不至于在课堂上打瞌睡了。
按照巧宝的想法,教女弟子念诗,不是为了让她们都变成才女,而是为了玩耍、取乐,为了不无聊。
— —
男子书院那边,庄师爷也考虑到劳逸结合的办法,让弟子们在闲暇时蹴鞠玩耍。
当女子书院这边用动听的曲调搞诗词大合唱时,男子书院那边正因为蹴鞠而哄堂大笑。
两边互相听到对方的动静,有些心细的人免不了多琢磨。
第一天放学之后,一部分弟子乘坐书院的马车回家去,另一部分弟子在书院留宿,其中大部分是无家可归的孤儿弟子。
收留孤儿,让他们在不交束修的情况下学本事,这是唐风年的安排。
巧宝和双姐儿累了大半天,叮嘱书院内的女帮工们看守书院安全,然后回官府后院去见赵宣宣。
一回来,她们俩就一左一右,抱住赵宣宣,撒娇。
赵宣宣笑问:“当夫子又不是苦力活,为何这么累?”
双姐儿嘴巴快,说:“姨姨,除了当夫子,我还是副院长,要管好多事。”
“恩威并施四个字,简直包罗万象!比如,中午在书院吃饭时,菜里居然发现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