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时分,红墙内的办公室安静如素,透着一种肃穆和威严。
值班的李明华将他迎进一间小小的休息室,态度恭谨,却又保持着恰当的距离。
“卢部长,总指挥还有十五分钟结束接见,然后就是您了,请稍等片刻。”
卢东升点点头,在沙发上坐下。
“无妨,谢谢你了,小李。”
“不客气,您喝茶。”李明华给他倒了杯热茶,正准备说些什么。
突然,外面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探进头来,压低了嗓子,却显得很急。
“李处,电话,清江热线!”
李明华对卢东升歉意地笑了笑,快步走了出去。
卢东升端着茶杯的手,在半空中停顿了一下。
清江。
这两个字,像一根细细的针,轻轻扎了一下他的神经。
他问随后进来收拾茶具的工作人员:“国办现在为清江省开通了专线吗?”
工作人员很年轻,但训练有素。
“是的,这是领导特别要求的。”
卢东升没再问下去。
国院为某个地方开通专线,并非没有先例。
在改革开放初期,像临海那样的沿海开放大省,就享受过这种待遇。
目的是为了政令通达,消息上达更加通畅,加快整个行政机器的运转效率。
清江省这次能得到这个待遇,显然不仅仅是因为在这次疫情中表现得出类拔萃。
年前的那场会议,那重要的一步,才是关键。
卢东升默默地喝着茶,心里却禁不住有些复杂的情绪在翻涌。
他离开清江之后,那个地方不光没有后退,反而在一系列事件中表现得更加抢眼,更加优秀。
这从另一个方面,恰恰证明了当初那场政治斗争的正确性。
而自己,在那场斗争中,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
这种黯然的情绪只持续了几秒钟。
卢东升很快就平复了心绪。
后悔是这个世界上最没有用的情绪,它只会不断加强你的负面感受,消耗你的精力,于事无补。
现在,他已经重新回到了上升的通道。
只要抓住眼前的机会,未必没有翻身的一天。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就在李明华预估的时间还剩下五分钟左右的时候,卢东升口袋里的手机发出了轻微的震动。
他拿出来一看,屏幕上“刘清明”三个字,正欢快地跳动着。
来了!
卢东升精神猛地一振。
到了答案最终揭晓的一刻了。
饶是他这样城府极深的人,也不禁有一丝丝地激动。
他摁下接听键,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
“我是卢东升。”
电话那头,刘清明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兴奋。
“部长,拿下了!”
短短四个字,让卢东升的心跳都快了一拍。
一种巨大的松快感,瞬间传遍了全身。
他赌对了!
“说说情况。”
“部长,我们押着兴源公司的人,按照我之前安排的内线侦查到的地址,对位于京郊的老工业区进行了突击检查。”
刘清明语速很快,但条理清晰。
“一举查获了该公司用于制假的三处窝点!”
“他们利用废弃的老工厂进行非法生产,将生产出来的劣质产品,全部贴上我们清江省药企和医疗器械厂的商标。”
“企图利用这次援助京城物资的名义,将这些假冒伪劣产品投入市场!”
“金额数量巨大,性质极其恶劣!”
“我们现在已经控制了工厂的所有相关人员,正在进行突击审问。目前得出的初步结果,已经确认,这些产品都是应兴源公司的要求生产的。”
卢东升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
时间不多了。
“你带上所有材料,马上赶到国院。”
他下达了指令。
“开警车,打警灯,抢时间,半个钟头之内必须到!”
“我会在领导面前,为你争取一个当面汇报的机会!”
电话那头的刘清明立刻应道。
“是!我马上到!”
……
同一时间,西城区老计委大院。
汪应权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感觉有些心神不宁。
一个七拐八拐才传到他耳朵里的消息,让他坐立难安。
全国防指的治安组,动了兴源公司的人。
作为全国防指后勤保障组的副组长,他们本该是防疫物资管控的主要力量。
可实际上,至少在清江省那批援京物资的调配上,他们从一开始就失去了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