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红楼帝业 > 第247章 明发谕旨,皇子袁易

第247章 明发谕旨,皇子袁易(2/3)

狼狈不堪。

    忠怡亲王低头看着袁时,眼中掠过一丝复杂神色,终只是化作一声长叹:“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我往日劝诫你的话,你可曾听进一句半句?如今木已成舟,圣意已决,皆是尔自作自受,求我何益?”

    说罢,轻轻挣开袁时的手,转身便向院门外走去。

    袁时见状,挣扎着想要追出去,却被门口两名魁梧的官兵面无表情地伸臂拦住,如同撞上一堵冰冷的铁壁。

    他只能眼睁睁看着那扇黑漆院门在忠怡亲王身后“哐当”一声,重重合上,隔绝了内外两个世界。

    袁时浑身脱力,瘫软在雨水泥泞之中,失魂落魄。

    忽地,前日情景跃入脑海——他去忠顺王府寻三伯时,三伯正在听戏,戏台之上正咿咿呀呀唱着《南柯梦》的《情尽》一折,那淳于棼在槐安国中历尽荣华,一朝梦醒,万事成空……

    此刻,这雨水中,这圈禁下,他才悚然惊觉:自己这不到三年的皇子生涯,呼奴引婢,煊赫张扬,岂不正似那槐安国中的一场南柯大梦?如今梦醒,便是父子情尽,天伦断绝,只落得这凄风苦雨!

    想到此处,不由伏地痛哭,哭声却被潇潇雨声吞没。

    ……

    ……

    这日下午,骤雨初歇,夏日天气变得快,霎时间云收雨散,日头复又明晃晃地照下来,畅春园中的树木洗得青翠欲滴,檐角滴水叮咚作响。

    姜念被暂行看管于园内一间“牢房”。说是“牢房”,实则是一间房屋,内中陈设倒也不算简陋:一架床,一张书案,并两把官帽椅,一个茶几。

    他被关押于此已两日,身上那件御前二等侍卫的官服依旧齐整,神色亦是从容镇定,不见憔悴。他知道,此番泰顺帝关押他,并非坏事!

    这样的两日困守,于他而言实不算什么。想当初在扬州,他被太上皇景宁帝圈于行宫禅房之内,足足十日不见天日,那般煎熬都过来了。眼下这般,反倒像是静居休憩。

    只是暑气经过雨水一蒸,愈发潮热难当,两日不得沐浴,身上略觉黏腻不适。再者,心中终究记挂家中情形,恐家中生出什么事端。

    此刻,他正临窗而坐,于书案前翻阅一册书卷,乃是《孝经》。

    景宁帝、泰顺帝都重视《孝经》的研究。景宁帝的父皇也重视,这位姜念的曾祖父,曾亲自为《孝经》作注,并仿照南宋真德秀的《大学衍义》,编纂《御定孝经衍义》,直至景宁二十一年才完成。

    说来也奇,昨日姜念不过是向守门侍卫提了句想读书,请侍卫寻本书来,此事竟直达天听,泰顺帝命人送来一册《孝经》,专讲孝道伦理。

    个中深意,耐人寻味……

    正凝神细读间,忽闻房门“吱呀”一声轻响,被人推开。

    姜念抬头望去,只见一人含笑步入,身着江绸常服,气度雍容,正是忠怡亲王!身后紧随一人,乃忠怡王府从三品一等护卫鲍彦,与姜念是旧识。

    此刻鲍彦手中端着一副紫檀茶盘,上置两盏成窑五彩小盖钟,热气微氤,茶香已是暗暗浮动。

    姜念忙起身整衣,恭恭敬敬行下礼去:“卑职姜念参见王爷!”

    忠怡亲王笑容和煦,虚扶一把:“不必多礼。”说着自顾自在官帽椅上坐了,又指对面,对姜念道,“将另一把椅子搬过来坐罢。”

    姜念连称“不敢”,推辞一番,方将书案前的另一把官帽椅搬到了忠怡亲王对面,然后斜签着身子,欠身坐下。

    忠怡亲王示意鲍彦将茶盘置于几上,竟亲自端起一盏茶,递与姜念,笑道:“这雨后天潮,吃杯热茶正好。陪我说说话。”

    姜念忙躬身双手接过,指尖触及温热的瓷盏,心下不由一突:天家手段,鬼神莫测。这般突如其来,十三王爷亲自奉茶,难不成是圣上赐死?这茶中莫非有毒?然此念一闪即逝,料想不会如此。遂定下心神,谢了恩。

    忠怡亲王瞥了鲍彦一眼,鲍彦会意,立即躬身退至门外,严严守住门口。

    屋内顿时只剩忠怡亲王、姜念二人对坐。

    忠怡亲王自顾呷了一口茶,见姜念仍捧着茶盏不动,笑道:“怎的不吃?这是上好的茶,圣上前些日子赐我的。”

    姜念忙揭开盖钟,依言呷了两口,果然清醇甘香,非同凡品。

    忠怡亲王放下茶盏,目光在姜念脸上细细打量一番,见姜念虽经两日拘束,依旧目朗神清,沉稳有度,不由露出几分赞赏之色。

    他略顿了顿,方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落入姜念耳中:“今日我来,非为别事。只因太上皇与圣上已共同决意,要让你认祖归宗,名正言顺列入玉牒。我新任宗人府宗令,职责所在,须得当面问你几句话,复核你确为圣上血脉。此乃天家大事,不容差池,你——可明白?”

    姜念乍闻此言,虽早有猜测,然真真切切自忠怡亲王口中道出,仍如梦中一般!心内登时狂喜如潮涌,几乎要呼啸而出——终于等到了这一刻!

    他面上却未失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