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浩目瞪口呆,惊道:“苏东坡还会治病救人?”
怡乐吐了吐舌头,叹道:“糊涂皇帝是谁啊?是不是哲宗皇帝!”众人面面相觑,乐此不彼。
费无极笑道:“苏东坡真是天才,居然写了一篇文字,叫做《猪肉颂》 ,对猪肉歌功颂德起来,真是令人大跌眼睛了。我还记得这样几句话。”说话间随即吟诵道:
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张明远笑道:“果然非比寻常,是大家风范了。”
费无极环顾四周,喜道:“明日,子午四人就要比武了,今日你们就吃好喝好。眼下如若岳飞将军按兵不动,我看你们就在青城山留些时日,一同修炼武艺,枕戈待旦,如若形势危急,再下山大显身手也未为不可。”
张明远点了点头,推心置腹开来:“不错,此番到青城山,也是同门之间走一遭。如若女真人不曾进犯,我们也不必蠢蠢欲动。可静观其变!眼下,我等就学苏东坡好了,做个吃货也不错!”
阿长捋了捋胡须,笑道:“这吃货不可怕,就怕吃货有文化。苏东坡哪里是吃货,分明是大大的美食家。”此言一出,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饭后,子午见明红若有所思,就约她出去走一走,聊一聊,毕竟很久不见了。二人心心相印,自然有许多话要说。
青城山后山,郁郁葱葱,潺潺流水,风景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在一个小亭子里,二人面对青山绿水,对视而笑。
子午寻思,不知这明红如今心里如何想法,有没有想自己,就试探道:“明红,你在青城山还好吗?有没有想一个人活着两个人?”
明红愣了愣,微微一笑:“当然有!”
子午喜出望外,追问道:“那是何人?”目不转睛看向明红。
明红不紧不慢道:“想我那可怜的明哲哥哥,他当年死的好惨,惨遭毒手。我好想他,好不容易久别重逢,可他离我而去。”
子午听了这话,大失所望,愣了愣,回过神来,劝道:“你还在伤心难过?你别这样,毕竟事过境迁了。”
明红道:“虽说事过境迁了,可哥哥还是在终南山,他的死让我难以忘怀。”
子午不甘心道:“你心里只有他么?”
明红喃喃道:“当然还有别人了。”
子午惊道:“还有谁?”
明红转悲为喜道:“明哲哥哥走了,好在还有明远哥哥,就是你师父。”
子午笑道:“这个我知道,你有这样大的哥哥,你很幸运。”
明红不解道:“此话怎讲?”
子午一怔,马上解释道:“你有这样伟大的哥哥。他可是一代宗师了。”
明红破涕一笑,叹道:“你哪里知道,我爹爹年轻时候离开终南山后,明远哥哥是孤苦伶仃的,如若不是李长安,也就是你太师父收养,如何会有他的今日。”
子午嘘唏不已,不想再纠结过去的悲苦,就话锋一转微微一笑道:“来青城山,感觉如何?想必终南山也比不了此处了。青城山如今靠近成都府,富甲天下,香火旺盛。京兆府却是兵荒马乱,终南山自然无法相提并论,是也不是?”
明红道:“青山绿水,风景如画。远离了兵荒马乱,告别了悲欢离合,倒是一方乐土。不过青城山虽好,明浩哥哥的英灵却不在此,他长眠于终南山。明年清明时节要回终南山去踏春、扫墓,去看看明哲哥哥与道空哥哥!”
子午道:“那时我们一起去,好也不好?”目不转睛的盯着明红。
明红点了点头:“你可知清明节与寒食节的风俗习惯么?”
子午笑了笑,缓缓介绍道:“寒食节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三日中随便那一日均可上坟祭祖,只是不设香火,将纸钱挂在坟墓周围的树上就可以了。寒食的最后一日为清明,听说当年东京还有龙舟竞渡,许多人都前往观看,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乡村百姓亦是成群结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