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两宋传奇 > 第73章 担惊受怕

第73章 担惊受怕(2/3)

。他这一跑,大宋黎民百姓、帝王将相也跟着望风而逃。烽火扬州路,一片战火纷飞,惨不忍睹。这难道不是皇上的过失么?俺倒不是说金人有多好,女真人杀人放火罪不可恕,当然天理难容。俺就是担惊受怕,女真人如若长此以往占据北方,赵构又想划江而治,不思北伐。以后恐怕再想北伐就难上加难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子午一怔,不大明白:“师伯,何出此言?”

    余下也看向扁头,问道:“此话怎讲,还望师伯赐教?”

    扁头看向张明远,示意让他代自己解释一番,张明远执拗不过,只好从命:“这不难理解,也令人不可小觑。你们想想看,岁月无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都老了,撒手人寰了。后辈都在金人眼下出生,长大成人。如若有朝一日,大宋再北伐,岂不被他们认为是入侵者了?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子午点了点头,后怕起来:“不错,师父所言极是。为何北方很快就沦陷了,其中大有蹊跷。童贯在西军作威作福,许多人敢怒不敢言。太上皇却置若罔闻,让童贯一意孤行。虽说童贯带领西军曾打到横山,如若冲出横山,眼前便是兴庆府,大有可能灭亡西夏,可童贯没这般做。也是大辽天祚帝背后对太上皇予以威胁,如若不然,恐怕童贯就要改写历史了。‘花石纲’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太上皇当年不思悔过,却一意孤行,结果方腊造反,一呼百应。童贯又调集西军去围剿方腊!这样一来,西军不愿意,江南黎民百姓也反感。童贯便成为众矢之的,替罪羔羊!童贯这厮,真是可恶,他同时得罪了关中的西军、江南的黎民百姓、还有燕山府的女真人,以及契丹人。就是童贯胡作非为,才搞得天下不太平。女真人从白山黑水,一路南下,攻破大辽四京,又攻破大宋东京,这实乃势如破竹。为何如此,难道我们自己不心知肚明么?”

    余下也仰天长叹,气喘吁吁:“不错,如若天祚帝不昏庸无道,如若二帝和皇上不怯敌,何至于此?”

    扁头安慰二人道:“好了,俺之所以说这个,就是想告诉你们,不必为了谁做天下而自寻烦恼,不论谁,打天下,坐江山,都为了可以长治久安。金太宗也不想被赶出去,如若不想被赶出去,他必定会想方设法对黎民百姓好。想必比起太上皇当年的‘花石纲’,这日子要好过许多。”

    明哲也点点头,明白过来:“不错,扁头所言极是,我想眼下朝廷要对付金兵,必定增加赋税。而金人为了安抚民心,必定减少赋税。于黎民百姓而言,赋税少了,自然好。当然从情感来说,仁人志士还是感觉做了亡国奴,心里不痛快。”

    子午听了明哲的肺腑之言,顿时心悦诚服:“前辈说的很有道理,我们却没想到这些。只是替黎民百姓想着,他们成为亡国奴的情感,却没想过这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

    余下也笑出声来:“可不是,常言道,‘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司马迁引用的管仲的这句话很有见地。”

    明哲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又当如何?”

    子午马上头头是道开来:“我可记得清清楚楚,《孟子-离娄上》有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明哲叹道:“孟夫子也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子午饱读诗书,自然心领神会,马上叹道:“‘得民心者得天下’据说是三国时的司马懿所说,其临死前对司马师和司马昭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君子之心者得诸侯;得诸侯之心者得士大夫。’”

    明哲仰天长叹,捋了捋胡须:叹道:“唐太宗也云:‘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子午对这句话记忆犹新,马上点了点头:“我记得这句话的,当年师父说过。”

    明哲也孩子气般笑出声来:“师父也对我们三个弟子说过。师父告诉我们唐太宗这人不简单,值得后人记得。唐太宗这皇帝很是名扬天下,这贞观之治可青史留名了。”

    余下不以为然:“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看唐太宗也有不光彩之处,比方说,玄武门之变,把兄弟都杀了,这也太惨无人道,心狠手辣了。”

    明哲无可争辩,随声附和:“不错,我太祖皇帝做的就很好,对柴宗训以礼相待。这便是我大宋开国皇帝的胸襟与气魄,可谓天下第一,无出其右。”明哲无可争辩,随声附和。

    余下笑出声来:“不可同日而语,也非同一件事。绝无可比之处!唐太宗与李建成是骨肉兄弟。而太祖武德皇帝与柴宗训就是君臣了。”

    明哲如何不知,不过是有意为之,马上笑道:“我就是逗大家开怀大笑,别无他意。没想到余下居然听得仔细认真,不错,孺子可教也。如若你们以后时时处处,皆是如此,就好了。”

    张明远语重心长道:“秦末,楚国贵族项羽趁乱起兵,依靠自己的军事天才和贵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