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琰的心情更加沉重。阿拉伯人的主力舰队暂时不会来了,但这种“慢性放血”的策略更恶心人!海盗袭扰?资助残余?这以后的海疆,怕是永无宁日了!而且安德罗尼科斯没死,巴列奥略家族这棵毒草,就还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内外交困,让李琰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这天夜里,他处理完公务,已是深夜。独自一人回到空旷的寝殿,看着跳跃的烛火,一股强烈的孤独感和压力再次袭来。他需要宣泄,需要温暖,需要确认自己还掌控着一些真实的东西。
他鬼使神差地,没有叫任何内侍,自己提着灯笼,走向了阿史那云暂住的那处偏僻宫院。
宫院里很安静,只有两个亲卫女兵在门口值守,见到皇帝深夜到来,吃了一惊,连忙要通报,被李琰摆手制止了。
他轻轻推开卧室的门。里面只点着一盏小油灯,阿史那云已经睡下了。她似乎睡得很不安稳,眉头微蹙,一只手还按在枕边的弯刀上——这是她多年军旅生涯养成的习惯。
李琰悄悄走到床边,看着她沉睡中依旧带着几分英气的侧脸,白日里的杀伐决断和重重心机渐渐淡去,心里升起一股难得的宁静。他伸出手,轻轻抚平她微蹙的眉头。
阿史那云警觉性极高,立刻睁开了眼睛,看到是李琰,愣了一下,随即放松下来:“陛下?您怎么……”
话未说完,李琰已经俯下身,吻住了她的唇。这个吻不像上次那样带着发泄和野蛮,而是充满了疲惫的依赖和深深的渴望。
阿史那云感受到了他情绪的不同,她没有挣扎,而是温柔地回应着,手臂轻轻环上他的背。
(此处省略六百字,大致:李琰此次动作温柔而缓慢,更像是在寻求慰藉和放松。阿史那云极尽包容与体贴,用身体抚慰他紧绷的神经。过程少了些激情,多了些温情与默契,结束后相拥而眠,李琰得到了难得的安睡。)
然而,李琰并不知道,在他于阿史那云处寻求慰藉的同一夜晚,上官婉儿从意大利发来的又一封密信,已经送到了他的书房桌案上。信使不敢深夜惊动皇帝,只能等待天明。
而这封信的内容,将会再次给他带来新的烦恼和抉择。
信中提到,意大利的“劝捐”虽总体顺利,但依旧有几个最顽固的家族软硬不吃,甚至暗中串联抵抗。婉儿建议是否采取更强硬的手段,杀鸡儆猴。同时,她在信末,再次委婉却坚持地提到了子嗣问题,并说已初步物色了几位家世清白、性情温婉的意大利贵族女子,绘像随后附上,请陛下“为国考量,择宜子者充掖庭”。
天快亮时,李琰才从阿史那云身边悄然离开,回到自己的寝殿。他一眼就看到了书桌上那封新的信函。
看完婉儿的内容,李琰沉默了很久,脸上看不出喜怒。最终,他提起笔,只批复了关于处理顽固贵族的事:“准。酌情办理,务必稳妥。”
至于选妃之事,他只字未提。
帝国的前路上,迷雾似乎散去了一些,但更深处的暗礁,依旧若隐若现。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