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 第81章 弃国而逃,丑态尽显(求月票)

第81章 弃国而逃,丑态尽显(求月票)(2/3)

族而言,他只能继续等下去。

    天宝十四载,十月。

    ——河西、陇右两镇节度使哥舒翰,病逝于前线。

    他的压力确实已至极限。

    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吐蕃此番倾尽全力,各部贵族皆精锐尽出,攻势之猛,前所未有。

    而哥舒翰本已沉疴缠身。

    如此重压之下,这位名将终是油尽灯枯,倒在了御敌的阵前。

    局势,瞬间崩溃!

    哥舒翰坐镇西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除他之外,无人能在仓促间稳住陇右危局。

    这不仅关乎个人才干与经验,更根植于大唐的制度痼疾。

    自李隆基将边陲军、政、财权尽付节度使,这些边军实质上已成其私兵。

    哥舒翰骤然离世,对军心士气的打击,对指挥体系的摧毁,后果不堪设想。

    短短月余!

    吐蕃大军便已突破陇右防线,兵锋直指隆山要塞大震关,关中腹地危在旦夕。

    李隆基仓皇之下,只得四处抽调兵马,以御吐蕃。

    此时的玄宗,确已难觅半分英明。

    强烈的危机感,让他近乎病急乱投医——从各方征调犹嫌不足,竟将目光投向了远在明州的海军!

    在他眼中,这支耗费巨资打造的舰队,乃是大唐最为精锐的力量。

    关中告急,焉有不用之理?

    于是,他不顾群臣激烈谏阻,执意调动海军北上。

    这一决策的连锁反应立竿见影,原本尚未成势的海寇趁虚而入,骤然发难,明州海贸,瞬间断绝!

    就连顾易都未曾想到李隆基会做出这种决定。

    说到底,顾易还是低估了这位迟暮帝王,在面对生死威胁时,骨子里那份极致的恐惧与昏聩。

    他没有半分身为帝王的睿智与傲骨。

    这对于整个大唐的影响太大了。

    在海贸蓬勃发展且受到朝廷监管的如今,海贸整体已经占据了大唐税收的四成。

    这乍一看或许还不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

    但别忘了,这是什么时代。

    当前的大唐可不是现代,仍旧是以农业为根本,但这逼近四成的海贸税收,本身便是生产力悄然变革的铁证。

    其中所涉及到的行业之多,甚至都远远超出了整个朝廷的想象。

    而别忘了,明州虽仅为一方口岸,然其扼江海之要冲,实为大唐海贸命脉所系!

    而自明州烽烟骤起的那一刻起——

    这场原囿于西北的兵燹之灾,顷刻间便如狂潮般,席卷了整个江南!

    这就是一步错步步错。

    甚至就连昔年顾靖在动海贸之时,都需要稳扎稳打,更何况是李隆基?

    而且最关键的是——

    可别忘了,如今本就是天下大乱之时!

    无数受到影响的百姓,会跟随着天下间各种传闻以及各种人推波助澜之下,毫无任何顾忌的宣泄出对朝廷、对李隆基的不满。

    局势,彻底失控!

    洛阳,皇宫深处。

    昏暗的光线下,遍地散落着价值连城的瓷器碎片,断面折射出冰冷而尖锐的幽光。

    据李隆基自言,乃是效法昔年“忠武侯顾啸”之风。

    ——顾啸是打了一辈子的仗,好不容易天下一统了,好好享受享受,他是治了一辈子的国,好不容易迎来了盛世,自是当享尽天下之福。

    而昔日这恢弘的一切,在如今看起来却是如此的讽刺。

    江南动乱的消息彻底断了李隆基的所有念想。

    他十分清楚这代表着什么。

    一切都已经失控了。

    他这个自诩为千古一帝的皇帝,已经彻底毁了大唐。

    若不能逆天改命。

    他或许将成为第二个隋炀帝,让一个本还在冉冉升起的王朝,灭亡在自己的手中。

    至于逆天改命?

    李隆基不由得苦涩一笑,满是自嘲。

    他没有这样的勇气。

    李隆基曾不止一次地想过御驾亲征,但这个念头最终皆是会被恐惧给压下去。

    他已经没有了半分的胆气!

    “报——!”

    这时,一声声急切的呐喊声从宫外传来,“陛下,杨丞相送来了急信!”

    听到这话,李隆基的表情瞬间便是一变,甚至就连身体都有些开始颤抖了起来,通红的双眼僵硬的看向了宫外。

    难不成又是什么战败的战报?

    还是说.敌军已经要杀过来了?

    无数的思绪让他控制不住的颤抖,甚至就连亲自去看书信的勇气都没有,只能让内官将书信念诵出来。

    还好,并不是败报。

    但消息也并没有好到哪去。

    杨国忠在书信之中和他讲明白了当前的利弊,在最后劝他离开洛阳,移驾川蜀险地,暂避锋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