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铳、洪武大炮的炮管,基本上全都是用这种炒钢炼出的熟铁制造——熟铁韧性差、强度低,火炮发射时承受不住火药爆炸的冲击力,用不了几次就会炸膛,炸伤炮手的事屡见不鲜,当然不足为奇了。
百炼钢则是在炒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以炒钢作为原料,将其加热到赤红状态后,反复折叠锻打,有时还会用数种成分不同的铁料反复叠锻,通过锻打排出铁中的杂质,让钢的组织更致密。
但这种工艺极其复杂,一块百炼钢往往需要锻打数百次,耗费大量工时,成本更是炒钢的十倍不止,根本不适合大规模生产,只能用来制造宝刀、宝剑这类精密兵器。比如演义中常出现的“百炼刀”,那就意味着是削铁如泥的宝刀,寻常士兵根本用不起。
灌钢法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明确记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封泥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
简单来说,就是将熟铁(柔铁)弯曲盘绕,中间嵌入生铁,外面用泥密封后加热,让生铁熔化后渗入熟铁中,再通过锻打让两者融合成钢。
这种工艺比百炼钢效率高些,但依旧依赖人工锻打,且每次只能炼制小块钢料,同样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最多只能满足小规模兵器制造的需求。
朱高炽现在要的,则是坩埚炼钢,是能实现大规模工业级别的炼钢!
他要的不是一次炼几斤、几十斤钢,而是一次炼几百斤、几千斤钢,能批量供应水师造巨舰、军工铸火炮、民间造农具的钢,只有这样,才能支撑大明的工业发展,才能为远征美洲提供足够的物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