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蓝武身怀武骨,但依然喝了一个醉醺醺的满脸通红。
没办法,朱棣是皇帝,武勋们不敢去灌他酒,于是大家都冲着他来了。
他喝了一个,就不可能拒绝另外一个。
而且这些武勋们一个两个都是老人精,更是喝酒的老手,一看蓝武这么能喝,于是都甩开了膀子,和他拼起酒来。
喝到最后,蓝武一个人几乎把所有的武勋都给喝趴下了。
就连一向稳重的魏国公徐辉祖都喝懵了,最后都开始搂着他的肩膀和他称兄道弟起来了。
还是朱棣看不下去,让人把徐辉祖扶走了。
而因为喝的太晚,蓝武晚上便又顺理成章的在皇宫里留了宿。
“我说蓝武,我是真想到,你竟然这么能喝!”
“厉害啊!”
“你不知道,之前我也和那些武勋喝过酒,那些在战场上百战血拼的老将军们朝我一瞪眼,我就有些虚了,几杯酒下肚就懵了。”
“你是真的厉害。”
在去往住处的路上,朱高煦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偷偷跑了过来,开始在他耳边絮叨了起来。
蓝武能听得出来,朱高煦有些兴奋。
他今天后来其实也进了酒场,跟在朱棣身边给很多老将军都敬了酒。
蓝武自然明白,朱棣这是在给朱高煦未来带兵打仗铺路,让他在诸多武勋面前混个熟脸,以后也好相处。
甚至这段时间朱高煦有意无意就能和自己碰面,和自己走的更亲近这件事,蓝武都有些怀疑,这是不是朱棣安排好的。
而此消彼长之下,他这才发觉,他虽然已经回京有一段时间了,但从头到尾都好像都没有怎么见到朱高炽的身影。
如果蓝武所料不错,小胖子这会儿应该还在奉天殿批阅奏疏呢!
这个活,他到如今恐怕已经干了有十多年了。
而且貌似未来他还少干很多年。
所以此刻听着朱高煦的絮叨,蓝武并没有说话,连他自己都有些纳闷,自己为何突然又想起了那个小胖子。
“蓝武,说真的,以后若是我爹真征伐安南,他必定重用你,到时候让我在你麾下做个将官,咱们兄弟俩一起建功立业,如何?”
朱高煦依然还在说话,不知是有意无意就说到了未来征伐安南的战争。
“好啊!”
蓝武面上带笑,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他自然不能犹豫。
如今是在皇宫,朱高煦作为皇子要来他手底下做将官,是他的荣幸,他是必须要答应的。
“那可就说定了。”
朱高煦脸上美滋滋的,一直把蓝武送到住处,这才满脸兴奋的离开了。
“莫非真如原本历史上所言,那位永乐大帝更喜欢次子,更想要次子做皇帝,如今已经在为朱高煦铺路了?”
蓝武想着这些事情,不由就陷入了沉思之中。
在原本的大明历史上,因为发生了靖难,而在靖难之役中,在作战方面,出力最多的其实并不是那些后来封公封侯的武将,而是朱棣和朱高煦两人。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靖难功臣中,大多都是支持朱高煦的,而朱高炽在靖难之战中一直做的都是留守北平城,筹备粮草,安抚后方的作用。
两人可谓是一文一武,共同帮助朱棣夺取了靖难之役的胜利。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朱棣在选谁当皇帝这件事上有些纠结。
但总体上的说,在原本的大明朝历史上,真正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直都是朱高炽。
因为大明所有的文官都支持他。
而经过老朱末年的屠戮,武勋阶层已经衰弱了太多,即便后来又补充了一大批靖难功臣,依然还是恢复不到洪武朝时的鼎盛时期。
整个永乐朝文官之所以没有彻底做大,只是因为有朱棣这个手握兵权,又喜欢打仗的马上皇帝而已。
等到永乐皇帝一死,文官的势力立马就压过了武勋,从此之后武勋就再也没有站起来过。
也正是这个原因,其实到了永乐朝后期,朱棣即便是想换太子也已经有些做不到了,朱高炽这个太子和大明所有的文官相互依靠,朱棣已经有些有心无力了。
永乐十九年的时候,朱棣力排众议决定迁都北平,虽然这件事最终做成了,但他迁都北平的第三个月,北平皇宫三大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就直接遭了火灾。”
正是这场大火,让本来已经平息了的迁都风波,又开始愈演愈烈。
很多大臣都表示迁都劳民伤财,而且已经受到了上天的惩罚,要求朱棣迁回去。
这件事直到朱棣去世都依然还在争论。
而等朱高炽继位之后,他立马就让当时的太子朱瞻基前往南京考察准备迁回去。
要不是朱高炽就当了半年皇帝就死了,说不定大明的国都还真要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