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 > 第426章 设置金满州

第426章 设置金满州(1/2)

    据《旧唐书·沙陀传》记载,在永徽五年五月这个时节,长安城中的石榴花如火焰般绽放,艳丽夺目。

    街头巷尾,石榴花的香气弥漫,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了几分热烈的气息。

    太极殿内,舆图铺展在案几之上,唐高宗李治站在舆图前,手中握着一支朱笔,目光凝视着西域的那片绿洲。

    他的眉头微皱,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舆图上,照亮了那片遥远而神秘的土地。

    李治身着龙袍,身姿挺拔,他的面容英俊而威严,透露出一种王者的气度。

    他的眼神专注而锐利,仿佛能够穿透舆图,看到那片绿洲上的每一个细节。

    这片绿洲位于天山北麓的草原之上,宛如一颗碧绿的宝石镶嵌在广袤的大漠之中。而这里,正是处月部落的驻牧之地。

    自贞观年间平定高昌之后,唐朝的势力如同一股洪流,逐渐深入西域地区。

    而处月部所处的金满川,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犹如咽喉要道一般,扼守着丝绸之路北道的交通要冲。

    彼时的西域局势错综复杂。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虽已败逃,但余部仍在天山南北蠢蠢欲动,不时侵扰唐朝设置的羁縻州府。

    处月部首领朱邪孤注表面臣服唐朝,暗中却与西突厥往来密切。

    永徽四年,大唐边疆局势动荡不安。处月部这个原本与唐朝保持一定距离的部落,竟然与西突厥勾结起来,肆意劫掠庭州以西的商队,导致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受到严重阻碍。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唐朝朝廷深感忧虑。

    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必须在天山北麓建立一个稳固的据点,以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控制和防御。

    五月甲申这一天,唐高宗李治特意召集了群臣,共同商议西域事务。在朝堂之上,气氛凝重,众人都深知此事关系重大。

    礼部侍郎许敬宗站出来,展开一卷泛黄的西域图志,然后用手指着图上的金满川,向皇帝李治进言道:

    “圣上,请看此处,金满川地势险要,水草丰美,且有金岭作为天然屏障,易守难攻。

    若能在此设立州府,不仅可以震慑西突厥,使其不敢轻易侵犯,还能为往来的商旅提供庇护,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

    许敬宗的话引起了在场官员们的深思,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然而,就在此时,一旁的鸿胪寺卿紧接着补充道:

    “陛下,臣近日接到庭州的奏报,称处月部内部出现了分化。

    其中,亲唐的俟斤(部落首领)炎阗愿意率领他的部落归附我大唐。这无疑是一个天赐良机啊!”

    经过三日朝议,李治最终拍板:

    在处月部驻地设金满州,隶属北庭都护府管辖。

    消息传至西域,炎阗等亲唐首领立即响应。

    他们带着部族迁徙至金满川,协助唐军修筑城郭。

    新建的州城周长三里,夯土城墙高两丈,城门匾额上 “金满州”三个大字,由随军的长安书吏题写。

    首任金满州刺史由吏部员外郎苏农出任。他带着三百名府兵,以及数十名工匠、文书踏上西去之路。

    临行前,李治特意叮嘱:

    “务必要让西域各部知晓,大唐的州县,不是虚设的名号。”

    苏农抵达后,第一件事便是丈量土地,将可耕之地登记造册,分给归附的部众。

    同时,他在州城周边设立烽燧,与庭州、轮台的烽火台连成防线。

    金满州的设立,很快改变了天山北麓的格局。

    亲唐的处月部众获得唐朝荫庇,不再受西突厥欺凌;

    过往的商队也纷纷改道金满川,缴纳商税后换取唐军的武装护送。

    据庭州长史的奏报,永徽五年下半年,经由金满州的商队数量比往年同期增长近三成。

    然而,此举也引起西突厥的强烈反弹。

    永徽六年春,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的余部阿史那贺鲁,纠集处月部的反唐势力,突袭金满州。

    当时苏农率领军民据城坚守,同时派人快马向庭州求援。

    三日后,唐军援军赶到,内外夹击之下,阿史那贺鲁的军队大败而逃。

    经此一役,金满州的防御体系得到检验,也让西域各部看到唐朝护佑属民的决心。

    在治理方面,金满州推行 \"胡汉分治\"。

    唐朝官吏主管赋税、军事,而部落内部事务仍由原俟斤管理。

    这种模式既保证了政令统一,又尊重了当地习俗。

    州城内还设立了互市市场,绢马贸易、铁器换皮毛等交易十分活跃。

    一些中原商人甚至在此定居,带来了先进的冶铁、酿酒技术。

    金满州的设立,成为唐朝经营西域的重要里程碑。

    它不仅巩固了丝绸之路的安全,更通过州县制度的推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