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
\"陛下乃九五之尊,难道连封妃的权力都没有吗?\"
朝堂上顿时分成两派,吵嚷声四起。
长孙无忌冷冷地看着李义府,眼神像刀子一样。
李治看着下面乱成一团,只觉得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想起武媚娘昨天说的话:
\"圣人若真疼惜媚娘,就给我一个能与皇后抗衡的位份...\"
\"够了!\"
李治猛地一拍龙椅,
\"今日朝会到此为止!\"
他甩袖起身,冕旒遮住了脸上的表情,
\"宸妃之事,容后再议!\"
大臣们面面相觑,看着皇帝拂袖而去的背影。
韩瑗瘫坐在地上,手里的笏板滑落在地。
长孙无忌缓缓起身,望着御座上空空的龙椅,眼神复杂。
李义府则偷偷勾起嘴角,退到了人群后面。
当天下午,李治在甘露殿召见李义府,赏了他一斛明珠。
而韩瑗和来济则被召到御前,挨了一顿训斥。
但无论皇帝如何施压,大臣们始终坚持反对立宸妃,甚至有人以辞官相逼。
数日后,李治上朝,甫一提及宸妃之事,韩瑗便跪地哭谏:
“陛下若一意孤行,臣愿撞死于此丹陛之上!”
来济亦随之叩头,额头渗血。
满朝文武皆跪地,齐声高呼:
“请陛下收回成命!”
李治凝视下方乌压压的人群,终是无奈地挥了挥手:
“罢了……罢了……”
他紧闭双眼,似是能瞧见武媚娘那失望的目光。
“宸妃之事,就此作罢。”
殿外的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照亮了大臣们如释重负的脸。
长孙无忌悄悄松了口气,韩瑗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只有李治知道,这次退让,意味着什么。
他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封号,更是作为帝王的权威。
退朝后,李治独自一人在御花园里散步。
晚风吹落几片梧桐叶,打在他的袍角上。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武媚娘得知消息时的情景,她的反应异常平静,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
“圣人不必为了媚娘与大臣们失和。”
然而,就在她转身离去的瞬间,他分明瞥见她的指尖紧紧攥住了手中的帕子,仿佛在极力克制着内心的波澜。
“陛下,昭仪殿那边……”
张瑜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似乎对李治的决定感到有些担忧。
李治深深地叹了口气,摆了摆手,示意张瑜不必多言,然后缓缓说道:
“去告诉武昭仪,就说……朕会补偿她的。”
他心里很清楚,这次未能立武媚娘为宸妃,的确让她受了委屈。
但他也明白,那些顽固的老臣们对武媚娘的成见颇深,想要立她为后并非易事。
不过,他坚信,只要自己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终有一天能够达成这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