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随着广魏和凉州的收复。
大汉的动作也不得不慢了下来。
不光是因为天气转冷,更多的还是后勤的不足。
一场内乱,虽然帮助大汉夺下了广魏,但却实实在在的破坏了广魏当年的生产。
一整个兴汉九年,广魏的老百姓基本上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此前大汉对此无动于衷,是因为大汉需要一个混乱的广魏来帮助大汉夺取广魏。
如今大汉已经拿下了广魏,自然不能再对广魏的百姓置之不理。
同时,钟会的败退和杜预的归降,虽然也给刘谌增添了不少实力。
但也给刘谌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每一个士兵就是一张要吃饭的嘴。
更别说被关彝夺取的凉州,同样也需要派兵驻守。
也会消耗很多粮草。
所以在得知关彝仅仅只是夺取了凉州,就收手并没有继续往西域都护府进发之后。
刘谌对他很是一番夸赞。
虽然刘谌早在夺取天水的时候,就已经着手开垦荒地。
但这骤然增加的负担,还是不可避免的落到了益州和汉中两地百姓的头上。
好在此时大汉的财政运转还算正常。
大量轻便易携的纸币代替了原本的铜钱,进一步的刺激了经济的流通。
让朝廷能够拿出钱向百姓购买多余的粮食,而不是强行加税。
短时间内倒也不需要担心会爆发粮食危机。
但这样一来,不可避免的会引起物价上涨,货币贬值。
趁着这个机会,刘谌又增发了一批国债,依然是用雍州的土地作为抵押。
有了之前刘谌向益州士族兑现的先例,这一批的国债变得十分抢手。
几乎是刚刚发行,就被益州的百姓抢购一空。
补充了军需的同时,也使得刚刚抬头的物价迅速回落。
另一边,自汉吴联合军演之后,魏国的嘴炮也让吴国认识到魏国短时间内确实拿自己没有什么办法。
而蜀汉也丝毫没有表现出想要染指长江的想法。
这样一来,大大的降低了吴国上下的警惕性。
刘谌也趁这个机会提出了继续租用吴国船只用来运粮的想法。
既不插手吴国长江防务,又用租借船只的方式给吴国创收,朱先对此很是心动。
再加上吴国商人也可以借助海运来做生意。
所以在军演之后,这条由大汉发起,吴国“承办”的航运就此成行。
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大量的粮食从安南国运抵汉中,既可以平抑粮价,也可以支援大汉北伐。
吴国也因此赚的盆满钵满,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而且因为大汉不插手长江的原因,这些船只全都是由吴国水师护送。
魏国看在眼里,不爽在心里。
但对此也无可奈何。
别问,问就是自由贸易。
有了这些资源的综合支持,整个北伐局面算是暂时稳定住了。
而另一方面,关中士族支持司马攸的消息也传到了刘谌的耳朵里。
让大汉上下都意识到攻取长安这件事拖不得。
于是刘谌在十月的时候下旨,让关彝返回天水。
并且在如今大汉已经实控的土地上开启新一轮的征兵。
最终在进入腊月的时候,朝廷完成了新一轮的征兵任务。
新征发的总兵员数量在七万左右。
这其中包括从钟会军和杜预军中挑选出来的三万多人。
以及从益州和汉中征发的两万人。
剩余的两万多人,则是从陇西诸郡中征发而来的。
若说不同,倒也有些不同。
钟会军和杜预军中筛选出来的那些人本来就是精锐,自不必说。
陇西诸郡征发的这些兵士是被朝廷优厚的待遇所吸引,只不过陇西诸郡人口本就不多,还要照顾生产,故而不敢尽全力征召。
反倒是益州和汉中的征兵数量,让刘谌稍微有些不满意。
但是刘谌很快也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作为大汉的基本盘,很多资源都是优先倾斜在这两地的。
也导致这两地的百姓比起其余地方的百姓稍显富足。
吃饱穿暖之后,人的斗志就会不可抑制的被削减。
别看他们买国债买的挺勤快,那是因为有好处在。
真正到了为国打仗效死的时候,已经有人不愿意舍弃到手的好日子了。
这也是刘谌急着夺取长安的一个原因。
再拖下去的话,益州和汉中就该冒出来一些反战之声了。
“朕意,以两路兵马同时进发,攻取长安!”
“之前司马攸不是派了两路兵马想要夺回陇西。”
“朕就给他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