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三国之季汉演义 > 第537章 大汉第二次科举

第537章 大汉第二次科举(3/3)

机会,一个能将对方一击毙命的机会。

    同一时间的成都,大汉第二次科举考试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有了第一次科举的成功先例,第二次科举的参加人数明显有所增加。

    而且增加的这一部分,多为益州的世家旁支子弟。

    除了因为刘谌的强硬手段,让这些世家们不得不选择对朝廷妥协之外。

    更重要的是,世家内部的资源分配,远没有刘谌给他们留出来的多。

    这些旁支子弟虽然顶着一个世家子的名头,但能在家族内享受到的资源却很有限。

    在没有经历官制改革的年代,还能靠着荫庇或者捐官之类的渠道在地方上做一个小吏。

    可随着刘谌的官职改革,连嫡系都难以维持,哪里轮得上他们这些旁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是科举的到来,让这些人找到了另一条路。

    不需要家族助力,只要自己有真才实学,就可以做官。

    甚至可以做到比之前有家族托举的时候更高的位置。

    只是第一次科举的事后,很多人依然对朝廷怀揣着极大的不信任。

    但现在,这个顾虑没有了。

    因为第一次参加科举的那些人,只要高中,全都被委派到地方做官。

    而且只要愿意在自己的位置上施展才华,就能够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升迁。

    若是有什么特别的功劳,还会得到高升。

    比如曾经发现叛乱苗头的荀悝,此时已经从漾濞县县丞,升任云南郡郡丞。

    在很大程度上也激励了一些人。

    荀悝的升迁就是在告诉所有人,你的功劳,朝廷是能够看得见的,而且绝对不会亏待你们。

    也正是这一结果,才造就了第二次科举的火爆场面。

    只不过这一次的科举与上一次又有所不同。

    益州和汉中的地盘就这么大。

    在没有大规模官员“退休”的前提下。

    是容纳不了这么多新科举子的。

    这第二次科举,从一开始就是在为陇西三郡,乃至整个雍州在做准备。

    尤其是陇西四郡,天水还好说一些。

    当初那些地方官员是跟着姜筠一起反正的。

    并没有遭遇到多大的抵抗。

    事后得到刘谌的安抚后,也安心的替大汉效命。

    但陇西和南安郡,可是有大批官员死在之前的暴乱当中。

    后来刘谌派人平息叛乱之后,也只能暂时用残留下来的吏员配合自己派出去的讲武堂学子进行治理。

    不过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等到这次科举的结果出来,这些中举之人里的绝大部分会被委派到陇西三郡。

    正式接手这些地方的治理。

    科举进行的十分顺利,在刘谌已经提前定下评判标准的情况下。

    大量的人才被选拔出来。

    唯一可惜的就是刘谌最希望选拔出来的战后治理人才没有多少。

    不过这也不怪这些学子。

    哪怕是当初大汉到了成都被破的最危急的关头,益州的民生,尤其是世家都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又何来战后治理。

    那些普通人家的学子就更不用说了。

    好在这次参加科举的基数足够大,多少也选出来一些。

    很快,这些被选拔出来的举子就从汉中乘船前往天水,面见刘谌。

    等待刘谌给他们安排具体事宜。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