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三国之季汉演义 > 第524章 不愿撤走的范长生

第524章 不愿撤走的范长生(2/3)

己甚至对大汉产生失望。

    这会给张家留下生存的秃然,范长生可太懂天师道了。

    这等于是在给大汉埋祸根!

    所以他才会拒绝刘谌的旨意,准备继续留在广魏。

    三月,成都已经草长莺飞。

    而北方的土地上才渐渐露出些许绿意。

    天水的百姓早就已经开始驾着犁在干硬的土地上翻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边翻,一边嘴里还骂骂咧咧。

    咒骂的对象当然是魏国朝廷。

    咒骂的原因则是魏军的到来,让他们凭空失了很多劳动力。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农耕的时候,有大汉官兵来帮自己干活。

    他们既不需要自己管饭,又不拿自己的工钱,纯粹的就是免费劳动力。

    现在,因为长安进攻陇西的缘故,这些汉军全都进入战事状态被调走。

    原本汉军替他们分担的责任重新落到了他们的肩膀上,百姓当然不乐意。

    而且因为汉法是根据土地来收税的缘故,这些土地也不能丢在那里不管。

    否则今年的税赋就没法保证。

    只能一边咒骂大魏曹氏,一边辛苦干活。

    一队马车在官道上辚辚而行。

    一只小手撩起车窗上的帘子,露出一张小脸。

    好奇的看着窗外在劳作的百姓。

    “父亲,这些人跟咱们在汉中见到的那些蜀民还有些不一样。”

    车内,另一个正在捧书细读的中年男人听到儿子的话。

    笑着将书卷起来说道:

    “哦?有何不同?”

    中年人名为陶丹,任大吴扬武将军,担任边境守备。

    此次前来天水,是奉了西陵都督陆抗之命为西陵防线筹备饷钱。

    前番建邺的那些流言,虽然没有对陆抗的地位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但还是带来了一些不好的结果。

    比如原本拨付给西陵的钱粮,有一部分调拨给了广陵的施绩。

    陆抗当然知道这是为什么。

    相比较于陆氏,朱先更倾向于出身朱家的施绩。

    数次上书无果后,陆抗便准备自救。

    作为曾经拒绝过儿子陆晏前往成都提议的陆抗。

    他自救的方式不是投降大汉或者魏国,而是自筹粮饷御敌。

    恰好此时大汉宣布了第四个三年计划,准备打通前往西域的道路。

    消息传到西陵之后,陆抗敏锐的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陆抗作为镇守一方的大将,手里还是掌握着相当一部分的生产资料的。

    只是堂堂西陵都督,居然要靠自己行商来维持国家防线,未免令人心生唏嘘。

    陆抗最终从手下的人里面挑选了陶丹出来,一来陶丹出身低微,不容易引起他人注意。

    二来在武昌之变中,他对其长子陶操有救命之恩,故而陶丹对他还算忠心。

    而和蜀汉做生意这件事当然是越不引人注意越好。

    为了保密,也为了让儿子不为难,这件事他并没有告知陆晏。

    只是让陶丹带着一应货物,伙同其余吴商一起前往天水。

    陆抗压根就没打算把生意做到西域,他只打算把东西运到天水去赚差价。

    而陶丹在接到命令之后,立刻化身行商,踏上了前往天水的道路。

    同行者还有今年刚满十二周岁的次子陶侃。

    只是让陶丹没想到的是,才刚刚进入汉中,便被眼前的一切给惊呆了。

    当年刘谌为了消化突然涌进来的大量新铸直百钱。

    发动了大汉的第一次大基建。

    虽然后来因为别的原因烂尾了,但已经在计划的工程,比如汉中和益州的道路修建并没有停止。

    因为这和后续的北伐息息相关,别的不说,一条平整的路光是在粮食运输速度上都要比普通的路快上不少。

    战场上,后勤补给就是战斗力,这种投入在刘谌看来完全是值得的。

    而后来发生的事情也印证了刘谌的做法。

    随着大汉打下陇西三郡,补给线被无限拉长,原本储存在汉中各地的粮草很快就被搬运的差不多了。

    正是靠着这些新修的道路,才维持了大汉的正常运转。

    期间,樊建也不停的征发徭役对这些道路进行维护,使得车马可以畅通无阻的通行。

    吴国同样也有官道,也有专人维护,但是那种维护和眼前的这些官道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而且这样的道路还不止是一条,已经在汉中形成了一道道纵横交错的网络。

    陶丹甚至都能想到一旦大汉发动对吴战争,这些道路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把兵源和粮食运送到前线。

    这是一幅多么可怕的场景,怪不得蜀汉皇帝敢走祁山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