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 第1136章 新币下

第1136章 新币下(1/2)

    相比之下,将货币发行权牢牢攥在王室手中,反而更能保证稳定。王室既是夏国的统治者,也是国家稳定的最大受益者,只要想坐稳江山,就绝不会轻易破坏货币信用。

    况且王室本身已积累了巨额财富,无需靠滥发货币搜刮百姓,再加上律法的严格约束,足以让夏元的发行保持长期稳定。

    在秦思源的规划里,夏元不仅是流通的货币,更是夏国走向世界霸权的钥匙。随着夏国国力的提升,金银储备会不断增加,货币体系会愈发完善。

    终有一天,夏元将像后世的美元那般,成为全球各国认可的‘通用货币’,让夏国无需一兵一卒,便能凭借货币之力,影响世界的走向。

    秦思源望着殿外掠过的飞鸟,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案上的夏元钱模,心底冷笑一声:这群人竟还在忧心财政吃紧便会滥发夏元?真是目光短浅!他们至今没看清,政务院的财政困局,与我秦氏王室何干?

    政务院掌理天下政务,赋税、商税、田税尽归其管,本就该凭自身能力维持运转。

    入不敷出是他们治政无能,是官僚体系臃肿低效,是底下人贪墨成风,凭什么要王室为他们的失职兜底?

    他已将治政权交给朝堂,王室只做监督者,盯着他们别偏离国策,只做引导者,把控王朝发展方向,绝不可能俯身给这群尸位素餐的官僚擦屁股!

    真到了财政见底那天,有的是解决办法,若查得官吏队伍人浮于事,一群蛀虫趴在国家身上吸血,那就大刀阔斧地裁!

    庸官、闲职、冗余人员,通通让他们滚蛋,若揪出内外勾结、鲸吞国库的硕鼠,管他是一品大员还是皇亲国戚,敢动国家的根基,就别怪他下手狠!

    按律弄死就是,既能震慑宵小,也能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让他们知道,谁也不能动大夏的钱袋子。

    至于那些特权阶级,那些憋着野心、总想搅弄风云的贵族势力,他也已经安排好。

    把这些贵族弄出海给自己儿子们当苦力去,日后再把那些有野心的也通通“放”出去。

    这天下多大啊,北边草原过去还有那么多土地,南边的密林藏着无尽珍宝,东边的大海连着无数岛屿,西边的戈壁下埋着金银矿藏,有的是地方让他们施展“抱负”。

    让他们带着兵马、揣着夏元,去海外开疆拓土,去异域建功立业,把野心撒在离家万里的地方。

    这样一来,大夏本土才能安稳,百姓才能安心耕作、生儿育女,为王朝攒下厚实的根基,等日后国力更盛,再让这些在外的势力继续扩张,把大夏的版图一步步撑大。

    这从来都不是零散的安排,而是一整盘环环相扣的大棋。

    王室手里握着夏元发行权,就等于掐住了天下的经济命脉,钱袋子攥在自己手里,才能进退自如。

    禁卫军铁甲如林,王家海军战舰如云,是震慑内外的硬实力,谁想作乱,先问问刀枪答应不答应。

    还有科学院日夜钻研新武器,军工厂不停锻造坚甲利刃,这是王朝的底气,是扩张的资本。

    有这三样撑着,只要继任者不是自毁长城的蠢货,秦氏江山就能千秋万代,稳如泰山。

    当然,世事难料,我也早为秦氏留好了退路,三条后路,条条都能保家族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条路,便是让诸子出海,另建基业,他会给他们配备最精锐的兵马、最充足的夏元,还有精通农、工、商的能臣。

    让他们带着队伍驶向海外,在那些无人涉足的陌生大陆、富庶岛屿扎根,建立完全属于秦氏的“藩国”。

    这些藩国名义上是夏国海外属地,实则军政独立、经济自主,有自己的军队、粮仓、工坊,甚至还秘密培养了忠于秦氏的官吏体系。

    一旦华夏本土生变,朝堂动荡,甚至秦氏在中原难以立足,这些海外藩国便是现成的根基。

    诸子手握实权,麾下有兵有粮,秦氏血脉不仅不会断绝,反而能以海外为据点,积蓄力量,伺机卷土重来,甚至能凭着海外基业,反过来稳定中原局势。

    第二条路,是在海外打造秦氏专属的“科技霸权根据地”。

    等王室属地确定后,他会将科学院、军工厂的大半核心力量,连同最顶尖的工匠、最珍贵的图纸、最先进的设备,分批迁往海外秘密选定的直属领地。

    这片领地比中原的王室封地还要辽阔,占据着重要的港口与资源产地由王室心腹直接掌控。

    在这里,他要让科技与军工疯狂发展——科学院专攻超越时代的武器、航海技术、生产工具。

    军工厂开足马力,打造足以碾压各国的战舰、火炮、甲胄,用不了多久,这片海外领地就会成为全球科技最先进、军事实力最雄厚的“隐秘王国”。

    届时,秦氏无需依赖中原,仅凭这片领地的科技与军力,就能掌控海上贸易通道,威慑周边国家,甚至直接用技术优势左右世界走向。

    万一本土真的失守,王室只需退守这片海外根据地,凭借领先时代的科技与武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