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 第1131章 贵族封地

第1131章 贵族封地(1/2)

    众人面面相觑,殿内一时寂静无声。这番话确实戳中了他们的心事。

    但是就连大夏王室在国内的封地也不过十万亩,这其中还要包含王府本身的占地,以及未来诸位王子、公主的封邑。

    王室自身尚且如此节制,他们这些臣子又还有什么可争的?

    说实话,王室这是以身作则,起了表率。

    想那大明,随便一个藩王就坐拥数百万亩田地,相比之下,夏国王室这番自我约束,实在令人无从指摘。

    秦天云见众人并无异议,便继续宣读第二条政令:“凡男爵以上爵位者,皆可在海外——或待大夏国界勘定之后,于边疆地带获赐于封地”。

    “封地面积原则上为国内封地的百倍以上,与此同时,大夏亦将在这些地域建立属国,由大夏王子前往统治,世代承袭”。

    此言一出,满座皆振奋起来,要知道,大夏一个男爵的国内封地标准为一百亩,百倍就是整整一万亩,而且还是至少。

    这绝不是个小数目,许多人家里不止一个儿子,除继承爵位的长子外,其他子嗣的前途往往令人头疼。

    如今有了海外封地,便可将余子分派出去,无论如何,总是一份能传代的基业。

    秦思源缓缓饮了一口茶,看着底下欢欣鼓舞的贵族,心里觉得有些好笑。

    海外封地岂是那么容易拿的?那是要真刀真枪、实实在在靠自己开拓出来的。

    这是一个阳谋,他从来没有“宁与外敌,不与家奴”那种迂腐念头,他想的是“肉要烂在锅里”。

    要由这些贵族带头向外开拓,大夏的国土便能持续扩张,而这些贵族封地,将自然成为大夏最外围的防御圈。

    以大夏百姓勤恳扎根的性格,只要占下一块地,就绝不会轻易放弃,这正是秦思源深思熟虑后所推出的大夏特色殖民之路。

    在他的蓝图里,大夏贵族不该是坐享其成的蛀虫,而应成为国之栋梁,率领那些有胆识、有野心的人去拼搏、去争夺!

    大夏本土则会为他们提供武力后盾,挡住西方国家的干扰,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地开荒拓土、建设经营。

    只要这项国策延续下去,两三百年后,整个世界必将遍布大夏的附属之国,华夏民族想不崛起都难。

    当然,王室自身也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直属领地——秦思源并不打算与贵族争大陆,他的目标是一些战略岛屿。

    这些岛屿将来就是大夏王室的海外军港,确保王家海军能够畅行世界,随时将火力投送至全球任何一个角落。

    这时,一位官员起身一礼,开口问道:“大王,若封地不在国内,而是在王子所治的属国,那么臣等是该效忠于陛下,还是效忠于当地的国王?”。

    秦思源微微点头,此人问到了关键。“所有贵族的册封之权,仍归大夏皇帝所有,即便本王分封子弟海外建国,他们也无权自行册封贵族”。

    “不过,你们在封地内须接受当地国王的管理,并向其纳税,而当地国王则须向大夏皇室朝贡”。

    “相应的,这些封国与贵族,皆受大夏皇室保护,禁卫军与王家海军正是为此而设”。

    众人顿时明了——这是留了一手,以防封国尾大不掉。

    说实话,若要他们放弃大夏本土的爵位,转去效忠某位王子,绝大多数人是不情愿的。

    而这些封国国王也并非没有实权,他们必然拥有自己的直领与百姓,毕竟贵族数量有限,一个属国也不可能全是贵族封地,否则国王岂不成了空架子?

    此外,这样的设计另有一个好处:贵族与国王可互相制衡,避免这些海外封国脱离本土掌控。

    又一人此时起身:“大王,不知我大夏何时能够扬帆出海?”。

    秦思源明白他们的急切,笑答:“尚未到时,最快也要十年之后,朕的儿子们尚且年幼,更何况大夏目前仅据有华夏南方。诸位——你我仍须努力啊!”。

    “臣等誓死追随大王,必将早日平定中原,一统天下!”,全场肃然起立,声震殿宇。

    有了海外封地这一盼头,每个人心中都燃起了熊熊斗志,干劲澎湃如潮。

    见会议室因“封地面积”之事泛起波澜,秦思源抬手虚压了两下。

    那动作看似随意,却带着一股天生的王者威仪,原本躁动的大殿瞬间安静下来,百余道目光齐刷刷汇聚到他身上。

    “说到封地,本王倒要给各位爱卿提个醒”,秦思源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字字清晰地砸在众人耳中,“本王应下的封地,一分一毫都不会少,王室也会为你们挡住周边敌国的觊觎,保你们封地外围无虞”。

    “但有一点,诸位必须记牢——这些封地,可不是划给你们就万事大吉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带着几分意味深长:“境内的荒林要清、流寇要剿、土着部落要安抚或规制,乃至土地开垦、赋税收取、民生治理,这些都得靠你们自己去做”。

    “王室能做的,是帮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