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 第1082章 从江县之战

第1082章 从江县之战(1/2)

    狼兵首领韦永福终于开口,声如沉钟:“军门说得在理。我狼兵五千儿郎愿死战不退”。

    他环视众人,“但若要死战,军门须给我们一个交代——粮草何来?军械何补?伤亡何抚?”。

    黄钺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要实际承诺了, “粮草已在路上,五日必到!新造弓弩三千张、刀枪五千柄已运至柳州”。

    “十日内分发各营!凡战死者,每家抚恤白银十两,伤者十两,本将军亲自作保!”。

    他走到帐中,目光灼灼:“夏军三万人不假,他们在平地上确实厉害,但这里是广西!是十万大山!是尔等世代生息之地!在山林里,谁胜谁负,尚未可知!”。

    各族首领面面相觑,低声商议。

    最终岑英奎重重一拍大腿:“罢了!横竖都是死,不如战死沙场,也好过跪着亡族灭种!”。

    “对!跟他们拼了!” “让我侗家弓手在山林里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彝家儿郎不怕死,就怕死得没价值!”

    黄钺看着群情激昂的众人,知道军心可用。他回到案前,举起令箭:“既然如此,各回本营,整军备战!”。

    “依原先计划,狼兵为中军,彝兵守左翼,苗兵守右翼,侗人弓手埋伏两山,壮兵断后策应!让夏军看看,什么叫做真正的山地战!”。

    众首领轰然应诺,纷纷出帐准备。山风呼啸,卷起帐帘,可见远处夏军营火连绵如星河。

    黄钺独立帐前,轻声道:“这场仗,要么名垂青史,要么万劫不复”。

    韦永福在他身旁停下脚步,笑了笑:“军门放心,广西儿郎——从不知什么叫投降”。

    群山怒吼,万木皆兵,黄钺的预言如同战鼓,擂响了黔桂边境的血色一月。

    这场被后世称为“十万山血战”的战役,在黎明第一缕曙光刺破雾霭之时,正式拉开了惨烈的序幕。

    夏军的进攻果然如预料般迅猛,周重德的山地师作为先锋,分成百支小队呈扇形向密林深处渗透。

    士兵们身着轻便皮甲,背负强弩,腰挂陶雷,手持锋利战刀,在晨雾与密林间悄无声息地穿梭。

    然而他们甫一深入,便遭遇了侗族弓手的伏击,毒箭从林间暗处无声射出,三名夏军士兵应声倒地,伤口迅速发黑溃烂。

    侗人世代传承的猎术与毒药,给了入侵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训练有素的夏军立即变换阵型,依托树木掩护展开反击。

    军用弩机发出沉闷的机括声,铁矢破空而去,将一名来不及躲避的侗族青年牢牢钉在树干上。

    首日交战,夏军凭借精良装备与严明纪律,明军则依靠对地形的熟悉与神出鬼没的战术,双方各有伤亡。

    彝兵利用险要地形滚落巨石,苗兵设下无数致命陷阱,一日战罢,夏军损失两百余人,明军方面则付出了更为惨重的代价。

    随后的十余天里,战事陷入残酷的僵持。周浩率领第四师投入战场,这些受过专门丛林训练的士兵展现出惊人战斗力。

    他们不仅学习土兵战术,更采取“以彝制彝”之策,招募少数归顺的彝人作为向导。

    最惨烈的战斗发生在名为“鬼哭坳”的峡谷。

    韦永福亲率两千狼兵在此设伏,当夏军一个整编连进入峡谷时,狼兵从两侧山崖飞身跃下。

    狼兵赤足在山石间如履平地,手中土制大刀挥舞如风,将夏军压制在谷底,使其弩箭优势难以发挥。

    夏军连长嘶吼着下令投掷陶雷,爆炸声在山谷间回荡,狼兵死伤惨重。

    但幸存者更加疯狂,一个年轻狼兵甚至怀抱点燃的竹雷冲入夏军队列,与夏军同归于尽。

    但是无济于事,夏军的装备实在太好了,他们结成战阵抵抗,弩箭、陶雷不停,展现出了高超的战斗素养。

    实话说,如果不是在山林里被突然袭击,夏军根本就不可能有这样的伤亡。

    这场恶战最终以夏军连队伤亡过半、狼兵损失七百余人告终,鬼哭坳自此名副其实。

    战事进入第二十天,明军的弱点逐渐暴露,粮草补给迟迟未到,士兵们只能采摘野果野菜充饥,箭矢用尽,刀剑卷刃,士气日渐低落。

    周重德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立即改变策略,不再追求小规模接触战的胜利,而是有计划地将明军主力向几个山谷中逼迫。

    在一个无风的清晨,夏军突然发动总攻,他们不再进入丛林与土兵缠斗,而是在山脚下点燃早已准备好的火把。

    成千上万支火箭射入丛林,尽管时值春季,但夏军使用火油,连湿润的树木也被点燃,火攻实际上变成了浓烟攻势。

    明军被迫放弃埋伏点,向高处撤退。

    黄钺虽已察觉危险,但为时已晚,残存的明军被压缩到一片方圆不足五里的高地上。

    这时,夏军把三十门弩炮拉了上来,直接开始火力覆盖,猛烈的爆炸声响彻山林,无数明军联军惨叫不停。

    无奈之下,韦永福率领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