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贾诩也在一旁附和,显然也很认可马良的建议。
“大王,曹家兄弟,在黎阳布置如此防线,我军若真是强攻,即便是能拿下,也将牵延日月,耗费不少人力物力。”
“而且这曹家兄弟,沿着卫水布置。居心不良,只怕想要效仿当年曹操郭嘉在颍水之上,摆弄出来的毒计。”
贾诩的看法和士颂一样,那就是曹魏那边,又准备拿水来淹自己了。
邓芝眉头一皱,觉得不应该。
“这同样的计谋,曹魏为何要用两次呢?”
“我军上次在颍水,因为种种原因,不慎落入圈套。如今即便是渡过了黄河,即便是在卫水边和他们曹魏军队对峙,又怎么可能不查看周围环境。”
“他们曹魏再想要用水淹我们,哪又那么简单。”
邓芝的言语,似乎也是楚军将士中,大多数人的观点,那就是我们怎么可能再次被淹。
军营周边的环境,早就探查清楚,并没有大型堤坝,最新的气候,也并无大暴雨。
即便是后面有暴雨从东北而来,楚军上下也会提前做出反应,哪里会让对面轻易算计得手。
士颂摇头道:“我若是曹冲,多半也为认定,楚军这边以为曹魏不会再谋划用水淹我们。可他是聪明人,就故意反其道而行,依旧还是谋划水淹我军。”
“而且,就连手段和整体方法,都和上次曹操郭嘉的谋划一模一样。”
说着,士颂环视众人,嘴角轻笑。
“以大军为诱饵,以两军对阵为诱饵,将我大军吸引在正面,双方胶着在一起,难解难分之时,他的主力部队,偷偷转移。”
“而后,便是借着夏日汛期,以及天降暴雨,打开从前的堤坝,将我距离河道不远的主力大军,全数冲走。”
是啊,上次曹操和郭嘉就是这么干的,让士颂惨败之后,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
此时,曹魏那边的举动,顺着这个思路看下去,和当年曹操的举动,颇为相似。
在场众人,也是越想越心惊。
对此,贾诩也提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
“现下我军已经渡河成功,占据主动,曹魏那边,是等着我们去攻黎阳。但若是我们不去攻呢?”
“不攻黎阳?”士颂忽然被贾诩这个跳脱的思维给问住了。
士颂心说我不攻黎阳,我跑到黄河这边来做什么,现在的情况这么清晰了,我拿下黎阳,渡过卫河,基本就能威胁邺城。
拿下邺城,冀州大略可定,拿下邺城,曹魏最后的根基也就崩了,自己这个时候怎么可能不进攻。
但贾诩却很是自信,眼神中,透着一股锐利。
“我们不向东去攻击黎阳,而是逆流而上,顺着卫河向上,杀入并州。”
此言一出,不仅仅是士颂,所有人都是眼中冒光。
是啊,这一招以退为进,完全把局面给打开了。若是真如贾诩的这番谋划执行下去,那么曹魏在黎阳防线布置的种种安排,都成为了笑话。
而并州那边,本来并州北面诸郡,就已经被北楚部占了,现在只能集中力量,守住剩下半个并州。
现在士颂率领西楚主力大军掉头杀入并州南面,那并州被攻克,只剩时间问题了。
那时候,问题和麻烦就被丢给了曹魏这边,曹丕和曹冲在冀州这边聚集的二十多军队,还有田豫从幽州带来的五万多战兵,他们若是继续守在黎阳,就显得很可笑了。
但他们若是从黎阳离开,追着士颂的军队进入并州,那么他们辛苦构建的防线,将会成为无用功,成为一个笑话。
然后在士颂选择的战场上,和楚军进行决战。
甚至,很可能在追击士颂的路上,反过来被楚军埋伏突袭。
而且,曹魏这边甚至不能不来追击,他们的要么坐看楚国集中力量拿下并州,要么继续试探着向南去攻司隶。
但和他们退过黄河,守护黄河以北的决定一样,他们没有实力和士颂换地盘。
若是他们进入司隶,那么楚军可以在拿下并州后,顺势拿下冀州。按照如今司马懿在幽州的情况来看,若是真被士颂拿下了并州和冀州,司马懿肯定直接带着幽州投降。
那时候,即便是曹魏主力拿下了司隶又如何,后面和季汉链接在一起,然后被楚国四面围攻,那种丢失了根基的情况下,他们将会成为无根之木,迅速败亡。
“此计甚妙!”马良白眉一挑,眉眼间出现了笑容。
士颂心中,也在盘算这样做的得失。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便是稳稳得胜,虽然花费的时间久一点,但在士颂看来,能稳定赢得胜利。
但这样做最大的弊端,也就是会花费更多的时间。
若是士颂的对手,只有曹魏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