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净水装置。那些融合了东西方智慧的机关,齿轮咬合的声响曾是阿婆童年最熟悉的旋律。然而,他们的努力却遭到了朝廷官员的阻挠,贪婪的蛀虫们只看重银矿带来的税银,视百姓的生死如草芥。
阿婆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继续说道:“周匠魁,您看现在多好。那些害人的贪官污吏都得到了报应,百姓们也都明白了,比银子更重要的,是良心啊。”她想起前些年,村里来了个心怀不轨的商人,妄图重启银矿。消息传开后,全村老少自发聚集,手持农具,将商人赶出了村子。“我们不要银子,我们只要安稳日子!”村民们的呐喊声响彻云霄。
夜色渐深,汞溪在月光下泛着粼粼银光,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缠绕在这片土地上。溪边的祠堂里,供奉着周墨离的画像。画像前,几个孩童正围坐在一位老者身旁,听他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后来呢?周匠魁最后怎么样了?”孩子们睁着好奇的大眼睛问道。
老者叹了口气,说道:“周匠魁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临终前,他望着窗外的汞溪,那里的稻穗已经全部染上了银斑。他颤抖着写下最后的遗言:‘吾一生钻研机关术,欲以技术造福百姓,却终究逃不过人心的贪婪。愿后来者以吾为鉴,莫让利器沦为私欲的工具。’”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其中一个小女孩举起手,认真地说:“爷爷,我们长大了,也要像周匠魁一样,做个好人!”
老者欣慰地笑了,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好,好啊!只要你们记住这话,周匠魁在天之灵,也就安心了。”
祠堂外,月光如水,照亮了祠堂墙壁上的碑文,那是后人刻下的周墨离的故事,也是对世人的警示。而在村子的另一头,林阿婆将煮好的银米粥分发给邻里。大家围坐在一起,望着碗中米粒倒映出的自己,心中默默祈祷。这倒影,曾照出过人心的丑恶,如今,更多映照出的,是善良与希望。
夜深了,汞溪两岸渐渐安静下来。唯有溪水潺潺,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那些凝固在汞液中的身影——利贝拉修士的疯狂、风魔小夜叉的扭曲、无颜的邪恶,还有陈九的英勇牺牲,都成了历史的注脚。而周墨离的精神,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这片土地,照亮着人们前行的道路。
岁月流转,被鲜血和汞毒浸染的土地早已褪去了狰狞的模样。曾经荒芜的田野,如今稻浪翻滚;曾经死寂的溪流,如今鱼翔浅底。但百姓们从未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那段沉重的历史,那个用生命换来教训的人,以及他们对着银米粥许下的,永不褪色的祈愿。
黎明的曙光渐渐染红天际,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汞溪两岸的百姓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着对善良与正义的坚守,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而那些泛着银光的米粒,也将继续承载着他们的祈祷,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诉说着那个关于勇气、智慧、牺牲与反思的永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