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巫祝的吟诵,是在跟山骨‘商量’。”金大柱捡起盏空的青铜灯,灯底沉着的FeS颗粒竟聚成了箭头形状,“就像借别人家的院子待客,得先递张‘请帖’。”松浦望着隧道深处的雷火灼痕,此刻它们不再是破坏的印记,而是凡人与山骨的“对话笔记”:灯影是问句,雷流是回答,隧壁的硫晶,是山骨写下的“同意书”。
五、灯盏收魂山骨宁
晨雾漫过旧隧道时,老巫祝将七盏青铜灯收入竹篓,灯壁上的磁粉残迹在雾中闪着微光,像撒了把不会熄灭的“引路灯魂”。赵莽摸出《武备志》,在“灯阵篇”空白处画下灯影箭头与隧道矿脉的对应图,旁边题字:“灯非引雷,乃‘问雷’;隧非容雷,乃‘礼雷’——以灯为柬,以隧为席,邀雷火做客,借道而行,不伤生民,不毁山骨,是为‘雷之客道’。”
阿杏将灯底的FeS颗粒装进小布袋,袋口系着老巫祝剪下的灯芯——那是用浸过磁液的麻绳搓成,此刻还带着雷火的余温。佩德罗望着远处的山岗,忽然觉得汉人所谓的“引雷”,本质上是场精心准备的“天地宴请”:用磁粉写请柬,用灯影画路线,用隧洞摆宴席,让雷电这个脾气暴躁的“贵客”,顺着主人铺好的“红毯”,安安静静地穿过大地,既释放了能量,又不打碎任何一只“碗”。
海风掠过旧隧道,吹起灯影残痕的磁粉,在晨光里舞成细链——那是“灯引雷流”的余韵,也是凡人与天地的“待客之道”。赵莽望着山岗上的青铜灯篓,忽然觉得每个灯盏都是个会发光的“逗号”,串联起凡人与自然的对话:当雷火来临时,我们不堵、不躲、不战,而是递上一盏灯,指一条路,说一句“请这边走”——让强大的自然之力,在人类的温柔引导下,成为路过人间的“贵客”,而非肆虐的“闯客”。
《雷门断甲·阵中别》
一、磁雾剥甲路迷踪
松浦隆信的护心镜碎成三瓣,映着矿洞顶部游走的蓝光。甲胄接缝处的绿锈早被磁雾蚀穿,铁环像被抽了筋的蛇,顺着岩壁滑落在地。他数着刻漏的残响——本该是2.7秒的节奏,此刻却乱成了雷电场的“心跳”,每步踩下,都有细碎的锡箔线粘在鞋底,像汉人给逃兵织的“死亡书签”。
“逃生口在‘摇光’位!”随行的足轻喊出半句话,就被磁雾中的静电炸飞了头盔。松浦看见对方的铁盔滚向“天枢”位磁铁矿,竟在地面拼出个歪斜的“亡”字——原来整个矿洞的磁导阵,早把“生门”“死门”刻进了矿石的纹路,凡人的逃窜,不过是在天地的“算筹”里走格子。
二、雷门斜劈断归途
当他终于看见逃生口的木栅,第七道闪电恰好斜劈而下。松浦听见“咔嗒”一声——岩壁里的磁铁矿按“雷门八阵”依次亮起,锡箔线在闪电中绷成银链,竟在逃生口织出一道半透明的“雷之帘”:电流顺着北斗弧线流动,形成只许单向通过的“磁力阀”,甲胄上的残铁刚接近,就被弹回的电弧烫出焦洞。
“赵莽……你连‘出阵’都算好了?”他摸着木栅上的灼痕,发现每根木条都缠着浸过汞液的麻绳——那是第二层“防回阵”,汞的抗磁性让雷电流无法逆向传导,逃生口成了只进不出的“地脉之喉”。足轻的惨呼从身后传来,他回头望去,看见同伴的甲胄被磁流扯向“天权”位,像被线牵着的木偶,在雷火中跳起了最后的“亡者之舞”。
三、阵中悟“道”甲作笺
闪电的余光里,松浦看见逃生口岩壁上的刻痕——那是赵莽用錾子凿的“雷门铭”:“雷门开,亡者归;磁路断,生者回。”每个字的笔画里都嵌着辰砂,在雷光照耀下闪着血光,像汉人给侵略者的“通关文牒”,却字字透着山骨的怒意。他忽然想起佩德罗说过的“电磁守恒”——原来汉人所谓的“阵”,从来不是杀人的网,而是给天地立的“规矩”:犯境者,死;逃生者,亦需在规矩里“朝圣”。
“大人!过雷门!”最后的足轻推着他往前冲。松浦咬牙踏入“雷之帘”,甲胄上的残铁瞬间被吸走,在闪电中化作飞散的火星——那是磁导阵在“剥甲”,将侵略者的“武装”一寸寸扯下,只剩贴身的单衣,像剥去鳞片的蛇,狼狈地爬进逃生口的微光里。
四、雷门闭处山骨眠
当松浦的脚踩上洞外的青苔,身后的雷门“嗡”地闭合。他回头望去,逃生口的木栅已被雷火烧成焦炭,唯有“雷门”二字的辰砂刻痕还在冒烟,像山骨给这场战役盖的“封印”。老巫祝的吟诵声从山岗飘来,这次唱的是《断甲咒》:“甲胄碎兮雷门开,贼心死兮山骨安,凡人不铸杀心锁,只借天工断妄念——”声音落在他裸露的皮肤上,竟比磁雾的灼痛更让人心惊。
晨雾漫过逃生口时,松浦发现自己的掌心攥着块残甲——上面的菊纹家徽已被雷火蚀去,只剩个模糊的圈,像天地给侵略者画的“零”。他忽然懂了:赵莽的磁导阵,从来不是为了杀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