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775

大明锦衣卫775(3/23)

,凡人所书,不过是借雷笔,在山骨上写半阙星辞。”

    佩德罗凑过来,看着纸上的汉字忽然笑了。他在羊皮卷的星图旁,用拉丁文补了句:“东方匠人用汞雾做墨水,用磁铁矿当笔尖,而我们一直在找的‘自然之诗’,原来就藏在他们沾着矿渣的指缝里。”

    晨雾卷着最后一丝汞香掠过矿洞,吹开赵莽怀里的布片——“汞雾三忌”旁边,不知何时多了行朝鲜文:“雾散后,记得用醋水擦手,别让汞珠跟着太阳跑了。”那是阿杏的字迹,带着矿洞深处的温热,也带着凡人对天地之力的,最朴素的敬畏。

    《山骨针雷·引星图》

    一、青铜灯跳幽蓝火

    老巫祝的吟诵声像根细麻绳,在夜风中晃荡着钻进矿洞。赵莽数着灯苗跳动的次数——七盏青铜灯按北斗方位摆成勺状,灯油里溶着的磁黄铁矿粉尘随火焰明灭,每晃一次就溅出几点火星,在矿洞口织成幽蓝的光网。

    “天枢灯芯短了三分。”阿杏蹲在“天枢”位旁,用竹片挑了挑灯芯。磁黄铁矿遇热后释放的硫化物混着灯油香,让火苗染上了诡异的青蓝色,像极了赵莽在银矿见过的、毒浆遇雷时腾起的光。他摸了摸岩壁上的矿脉——黑色的磁黄铁矿层与红色朱砂岩犬牙交错,在松油灯下泛着金属般的微光,果然是天然的“引雷纹路”。

    “巫祝说,山骨的磁是‘地之针’,雷火的灵是‘天之线’。”金大柱抱着磁石罗盘凑过来,指针在灯苗附近轻轻震颤,“先生,这灯油里的FeS,是不是在给雷火‘画路标’?”赵莽没答话,只是掏出《武备志》残页——“火攻篇”里“以石引雷”的插图旁,他新添了行批注:“磁黄铁矿遇热导电,可作雷火之引。”

    二、矿脉交错成地图

    矿洞深处的岩壁上,赵莽用炭条画出矿脉分布图。黑色的磁黄铁矿(FeS)层呈网状覆盖,红色朱砂岩(hgS)像血丝般穿插其中,交汇处用朱砂圈出——那是他测算的“雷火节点”。阿杏举着松油灯凑近,光影在岩壁上跳动,竟让矿脉图看起来像幅活的星图。

    “这里的磁黄铁矿含量比银矿高两成。”赵莽敲了敲岩壁,矿石发出清脆的回响,“当年矿工说‘黑岩遇雷会冒火’,其实是FeS在放电时生成了So?——”话未说完,洞口的青铜灯突然齐明,幽蓝的火苗窜起半尺高,像七颗突然亮起来的小星。

    老巫祝的吟诵声变了调:“山骨开眼,雷火落肩!”赵莽抬头望向天际,积云底部的青紫色比半个时辰前浓了许多,云层边缘泛着细碎的蓝光——那是雷电在云间摩擦产生的静电,正顺着矿洞的磁导场,往青铜灯的方向聚集。

    三、灯火星图牵雷线

    佩德罗的羊皮卷上,七盏青铜灯的方位被画成北斗七星,每颗“星”旁都标着“FeS ductive(磁黄铁矿导电)”。他盯着跳动的灯苗,忽然想起里斯本港口的灯塔——但这里的“灯”不是为了引船,而是为了引雷。

    “松浦大人,那些灯在给汉人当‘雷的眼睛’!”倭寇足轻的惊叫被夜风吹散。松浦隆信握紧刀柄,甲胄上的绿锈在幽蓝火光中泛着诡异的光——他忽然想起三天前在矿洞看见的场景:赵莽蹲在岩壁前,指尖沾着的不知是矿粉还是磁粉,此刻看来,竟像在给山骨“穿针引线”。

    赵莽看见倭寇阵营骚动,指尖按在岩壁的“天权”节点上。青铜灯的幽蓝火苗突然同步转向,像七根发光的针,齐齐指向矿洞上方的积云——磁黄铁矿受热后形成的微弱电流,竟与雷电场产生了共振,在天地间织出了看不见的“引雷线”。

    四、雷落星图震山骨

    第一声惊雷炸响时,赵莽看见“天枢”灯的火苗被雷电场扯成细长的光丝,像根线抛向天空。磁黄铁矿层在岩壁里发出“嗡嗡”的共鸣,他的掌心贴着矿脉,能清晰感受到电流顺着FeS网流动的震颤,像无数只小蚂蚁在骨头上爬。

    “间隔2.7秒!”金大柱盯着刻漏喊。第二道闪电几乎是跟着雷声落下,这次赵莽清楚看见,幽蓝的灯苗与闪电之间竟牵起了半透明的光链——那是磁黄铁矿导电时产生的电弧,像根看不见的针,将天上的雷火与地下的矿脉缝在了一起。

    松浦隆信的甲胄发出“噼里啪啦”的爆响。磁黄铁矿粉尘被静电吸在他的护腕上,遇汗后生成的硫化氢混着汞雾,在甲胄缝隙里腾起酸雾。他踉跄着退向岩穴,却看见洞口的青铜灯正用幽蓝的光,在地上画出北斗七星的图案——那是赵莽用磁粉混着灯油写下的“雷火咒”,此刻成了拦住去路的光网。

    五、星图收针雾散时

    当第七道闪电落尽,青铜灯的火苗渐渐变回橙黄色。赵莽摸着岩壁上温热的磁黄铁矿,指尖沾着的粉尘在晨雾里泛着微光——那是雷电流经过时留下的“签名”。阿杏捡起盏熄灭的青铜灯,灯底沉着的磁黄铁矿粉已结成细小的晶体,像撒了把碎钻。

    “先生,老巫祝说‘针脚’收了。”金大柱指着山岗,老巫祝正拄着枣木杖,将七盏灯按反北斗的顺序熄灭,“他说,凡人给山骨穿针,不能让雷火把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