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鸣探古
夜幕降临,西北戈壁的寒风卷起砂砾,扑簌簌地打在勘探队临时搭建的帐篷上。老周蹲在篝火旁,用树枝拨弄着跳动的火苗,火星溅起又熄灭,在黑暗中划出细碎的光点。他伸手从帆布包里取出那卷珍藏多年的《天工开物》残卷,泛黄的纸页在火光下微微卷曲,仿佛承载着无数岁月的重量。
\"周工,您又在研究这宝贝了?\"小林抱着记录本走过来,在火堆旁坐下。白天他们用老周的地动弦仪成功探测到一处稀有矿脉,此刻他的眼中仍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老周没说话,只是轻轻展开残卷。跳跃的火光映照着纸页,其中一页的文字逐渐清晰起来:\"凡探矿之法,当察地脉之动,听金石之鸣。古有异人制地动弦仪,以弓弦共振测矿脉深浅,百试不爽。\"小林凑近一看,呼吸不禁急促起来——文字旁画着复杂的图示,图中装置的结构、比例,甚至连磁针的悬挂方式,都与老周手中的地动弦仪如出一辙。
\"这...这简直是一模一样!\"小林惊讶地推了推眼镜,\"原来地动弦仪真的有这么古老的渊源?\"
老周终于开口,声音带着西北汉子特有的沙哑:\"何止古老,这法子在我周家,已经传了八代人。\"他的手指轻轻抚过纸页,仿佛在触碰一位久违的故人,\"我爷爷的爷爷,就是用这个法子,在祁连山找到了陨铁矿。那时候没有卫星,没有雷达,靠的就是对大地的敬畏,还有这双能听声辨位的耳朵。\"
小林翻开自己的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这几天的探测数据。现代勘探设备在这里频频失灵,反而是老周的土办法屡试不爽。他忍不住问道:\"周工,您说这地动弦仪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呢?\"
老周往火里添了根胡杨木,火苗猛地窜起,照亮了他脸上的皱纹:\"说起来也简单。大地就像一个巨大的乐器,每一处岩层、每一条矿脉,都有自己独特的震动频率。地动弦仪通过弓弦的震动引发岩层共振,再根据回声的变化,就能判断地下的情况。\"他拿起一旁的钢弓,轻轻拨动,清越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正常的岩层震动,就像古琴的泛音,平稳而悠长;一旦有矿脉或者异常,声音就会变得杂乱,像是走了调的曲子。\"
小林恍然大悟:\"所以您能根据声音的变化,判断出矿脉的种类和深度?\"
\"没错。\"老周点点头,\"石英矿的回声清脆,像银铃;铁矿则沉闷,如战鼓。至于今天发现的那种稀有矿脉...\"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深邃,\"它的声音很特别,像是无数细小的铃铛在共鸣,而且会让磁针剧烈摆动。\"
说到这里,老周从包里取出那些竹制算筹。在火光的映照下,算筹上的甲骨文符号显得神秘而古老:\"这些算筹也大有来头。每个符号对应不同的地质频率,配合地动弦仪测出的震动时间,就能算出矿脉的具体深度。这是周家祖传的算法,比计算器还准。\"
小林好奇地拿起一根算筹:\"周工,这些符号...您是怎么记住的?\"
老周笑了笑,眼角的皱纹更深了:\"从小就开始背,刻在骨子里了。我父亲教我的时候说,这些符号是老祖宗和大地沟通的密码。只有真正理解了它们,才能听懂大地的语言。\"
夜越来越深,篝火渐渐弱了下去。老周将残卷小心翼翼地收好,望着远处黑黢黢的山峦:\"小林,你说现在的人啊,总想着用机器征服自然,却忘了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其实大地是有生命的,它会呼吸,会脉动,也会生气。\"
小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几天的经历,彻底颠覆了他对地质勘探的认知。曾经他以为,只有精密的仪器才能揭开大地的秘密,却没想到,最古老的方法反而最有效。
\"周工,您以后...还会继续用这地动弦仪吗?\"小林突然问道。
老周沉默了一会儿,眼神坚定:\"只要我还走得动,就会一直用下去。这不仅是周家的传承,更是和大地对话的方式。\"他拍了拍小林的肩膀,\"不过,也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把老祖宗的智慧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说不定能发现更多的奥秘。\"
远处传来勘探队其他人的谈笑声,在寂静的戈壁上显得格外清晰。小林望着老周的侧脸,突然觉得这位平时沉默寡言的老矿工,身上仿佛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光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