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间,天地变色。紫色闪电如蛟龙狂舞,海面开始沸腾。崔知夏望着即将失控的天地之力,突然将自己的鲜血涂满水晶三棱镜。当最后的纯白光束射向雷暴中心时,她仿佛看见托马斯神父在火光中微笑,松本二郎的面具碎片在空中旋转,最终化作漫天星斗。
晨光刺破云层时,崔知夏跪坐在焦黑的甲板上。手中的三棱镜布满裂痕,但\"Lux Veritatis\"的刻痕依然清晰。不远处,阿砚抱着残缺的《永乐大典》残卷奔来,书页间夹着半张焦黑的图纸——那是\"极光镜\"的关键部件,边缘用朱砂写着:光愈暗,心愈明。
光谱密语
万历二十八年惊蛰,登州城的晨雾裹挟着咸涩的海腥味,将了望塔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崔知夏握着利玛窦赠予的威尼斯水晶三棱镜,镜身镌刻的\"Lux Veritatis\"在熹微晨光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句跨越重洋的神秘咒语。
\"先生,又有镜光信号!\"阿砚抱着青铜罗盘冲进展室,罗盘天池中的磁针正诡异地颤动,\"方位在沙门岛西北,三闪红光后接五闪紫光!\"
崔知夏瞳孔骤缩。红紫交替的闪光组合,正是三日前截获的加密信号范式。她疾步走向特制的光学台,将三棱镜嵌入黄铜支架。当第一束晨光穿透镜面,七色光带如瀑布般倾泻在墙面的《永乐大典》目录轴上。赤光精准扫过卷帙编号,最终停在\"xx7\"序列,而紫光则对应\"xx3\"——但这仅仅是第一层密码。
\"取第七层折射棱镜。\"她头也不回地吩咐。阿砚迅速从檀木匣中取出螺旋状套镜,镜身缠绕的银丝在光线下流转着冷芒。这是根据托马斯神父手记改良的装置,能将单一色光再次分解为更细微的光谱。当三层折射完成,墙面突然浮现出肉眼难辨的荧光数字——。
\"这是...\"阿砚凑上前,却被崔知夏抬手制止。她的目光死死盯着数字,脑海中飞速运转。,这个数字既不是时间,也不是坐标,倒像是某种序列编号。突然,她想起父亲生前常说的话:\"最隐秘的答案,往往藏在最显眼的地方。\"
她快步走到书架前,取下一本厚重的《武备志》。泛黄的书页在她指尖翻飞,最终停在\"火器制造\"章节。当她将与文中的火器编号对照时,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这串数字对应的,竟是失传已久的\"雷火镜\"制造图谱编号。
\"不好!\"崔知夏猛地合上书本,\"倭寇这是要复刻雷火镜!阿砚,立即通知戚将军,让他加强火器库的守卫。我们必须在他们动手前,找到并销毁相关图纸!\"
与此同时,沙门岛西北海域,一艘巨大的倭寇战舰正在浓雾中缓缓前行。船头,戴着青铜面具的松本四郎冷冷地注视着海面,手中把玩着半块刻有海东青图腾的黑曜石镜片。
\"家主,明军似乎已经察觉了我们的计划。\"一名倭寇武士上前禀报。
松本四郎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察觉了又如何?等雷火镜现世,整个大明海疆都将在我们的掌控之中。传我命令,加快速度,务必在三日内抵达登州!\"
夜幕降临,登州城灯火通明。崔知夏和阿砚在文庙的藏经阁中翻找着资料。阁内弥漫着陈年纸张的气息,四周堆满了古籍善本。突然,阿砚在一个尘封的木箱中发现了一卷泛黄的图纸,封皮上赫然画着雷火镜的草图。
\"先生,找到了!\"阿砚兴奋地喊道。
崔知夏接过图纸,展开的瞬间,她的心脏几乎停止了跳动。图纸上不仅详细记载了雷火镜的制造方法,还标注了其威力——可汇聚方圆十里内的阳光,形成一道足以摧毁城池的灼热光束。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骚乱。崔知夏和阿砚对视一眼,迅速将图纸收好,抽出武器冲了出去。只见数十名倭寇已经闯入文庙,他们身着黑衣,脸上蒙着面巾,手中的倭刀在月光下泛着寒光。
\"保护图纸!\"崔知夏大喊一声,率先冲向敌人。阿砚紧随其后,手中的长剑舞出一片剑花。双方在文庙的庭院中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倭寇们武艺高强,配合默契,但崔知夏和阿砚也毫不逊色,凭借着精湛的剑术和对地形的熟悉,逐渐占据了上风。
就在战斗进入白热化时,一道幽蓝的光芒突然从天空中划过。崔知夏抬头望去,只见一艘巨大的镜舰出现在登州城上空,船头的巨型凹镜正在缓缓转动,汇聚着月光。
\"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