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师是谁?\"崔知夏的声音冷得像冰。
\"他...他本是文渊卫最杰出的光学大师,却在研究'天工造物'时走火入魔。\"黑衣人颤抖着说,\"现在的镜师,不过是他制造的傀儡,真正的本体...藏在隐雾岛的天工秘库里!\"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时,崔知夏站在了望塔顶端,望着波光粼粼的海面。手中的水晶三棱镜折射出七彩光芒,却无法驱散她眼中的阴霾。一个跨越百年的阴谋,一个由文化瑰宝构建的致命密码体系,还有那个藏在暗处的叛徒。她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海风卷起她的发梢,崔知夏握紧了腰间的银匕首。在《永乐大典》散页的空白处,她用朱砂写下一行小字:\"光暗交织处,真相现人间。\"远处,戚家军的战船正在集结,而她的目光,已经投向了迷雾重重的隐雾岛——那里,不仅藏着镜师的秘密,更埋藏着关乎大明安危的\"天工造物\"。
是夜,崔知夏再次翻开托马斯神父的手记。在某页边角,她突然发现用隐形墨水书写的半句话:\"当海东青与十字架相遇,真理之光将穿透千年迷雾。\"烛火在三棱镜上跳跃,映照着她坚定的面容。这场跨越百年的文化保卫战,她誓要用智慧与勇气,守护住属于华夏的文明瑰宝。
光瀑惊涛
万历二十八年九月初三,戌时三刻。暴雨如万千银枪砸向海面,登州港的了望塔在闪电中若隐若现。崔知夏身披玄色鲛绡斗篷,站在新建的光学塔顶端,利玛窦赠予的水晶三棱镜在她颈间泛着冷光,与身后三百面改良后的水晶棱镜交相辉映。这些棱镜由波斯紫晶与苏州琉璃熔铸而成,每个镜面都镌刻着北斗七星的纹样。
\"报!倭寇镜舰群已过沙门岛!\"传令兵浑身湿透,青铜鱼符在暴雨中叮当作响。崔知夏举起望远镜,雨幕中,十二艘倭寇镜舰组成雁形阵,船首的巨型三棱镜阵列正在高速旋转,将闪电与月光绞碎成妖异的虹光。更可怕的是,每艘舰船的桅杆顶端都悬挂着由三十六面小镜组成的球形装置,那是改良版的\"天璇分光阵\",能将单一光束分解成万千道致命细芒。
\"启动雾障系统!\"崔知夏的声音混着雷鸣。港口四周,数百艘小船倾倒数万担石灰与鱼油,白色浓烟与暴雨交融,在海面上筑起一道厚重的屏障。然而倭寇的镜舰并未减速,巨型三棱镜爆发出的虹光轻易穿透雾障,在明军战船的甲板上灼烧出焦黑的沟壑。
阿砚浑身湿透地冲上塔楼:\"先生!他们的镜面涂了鲸脑油,能在雨中保持聚光!\"少年参将的铠甲上还残留着前日海战的血迹,手中紧握着破损的青铜罗盘。崔知夏的目光扫过敌舰,突然发现那些旋转的镜面边缘泛着诡异的银灰色——是液态水银!倭寇竟将《永乐大典》中记载的\"水银镀膜术\"用在了实战中。
\"通知戚将军,让水师呈'北斗七星阵'散开!\"崔知夏将银十字架嵌入光学塔的核心装置,\"启动三百棱镜阵列,准备'光瀑反击'!\"随着齿轮的轰鸣,三百面水晶棱镜开始同步旋转,将探照灯的白光分解成七道璀璨的光带。当第一束赤光穿透雨幕,崔知夏的瞳孔剧烈收缩——敌方镜阵的折射角度,竟与她三日前推演的分毫不差!
\"他们破解了我们的防御算法!\"阿砚的惊呼被雷声吞没。崔知夏却突然想起文庙中发现的《永乐大典》批注:\"光有七色,相克相生。\"她立即调整棱镜角度,将赤光与青光混合,形成一道能腐蚀水银镀膜的特殊光束。当这道光束击中敌舰镜面的瞬间,银色的汞膜开始沸腾蒸发,露出下方斑驳的黑曜石。
镜舰群中爆发出一阵骚动。崔知夏趁机启动\"光瀑反击\",三百面棱镜同时将七道光带投射向敌阵。七色光芒在雨幕中交织成流动的瀑布,将倭寇的镜光尽数反弹。然而就在此时,敌方旗舰突然升起十二面巨型凹镜,组成一个巨大的球形镜阵。崔知夏认得这个阵型——正是《永乐大典》卷记载的\"天罡囚光阵\",能将所有攻击光束困在内部循环,最终聚合成致命一击。
\"不好!全体后撤!\"崔知夏的喊声未落,球形镜阵已爆发出刺目的强光。千钧一发之际,她将父亲遗留的银匕首刺入光学塔的能量节点,三百面棱镜开始逆向旋转。奇迹发生了:反击的光瀑与敌方的囚光阵产生共振,在两军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光茧。光茧内部,无数光束相互碰撞,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