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秦哀歌 > 第550章 王道辩霸途

第550章 王道辩霸途(1/2)

    他沉默片刻,从案几下方,取出一卷帛书,将其推到秦臻面前。

    “此乃不韦的辞呈。”

    吕不韦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还请少上造替不韦转交于大王。不韦年老体衰,精力确已不济,这章台宫,不韦也便不再踏入了。”

    他顿了顿,目光望向窗外,那里是章台宫的方向:“不日后,不韦便启程离开咸阳。”

    秦臻看着那卷辞呈,并未立刻拿起。

    他心中了然,这不仅仅是辞呈,更是吕不韦对自身政治生涯的终结宣告。

    这份“体面”,是吕不韦为自己保留的最后尊严,也是嬴政所默许的结局。

    “相邦心意,臻必当如实转呈大王。”秦臻郑重道。

    闻言,吕不韦收回目光,重新看向秦臻,脸上露出一丝复杂难言的笑意,似是解脱,又似怅惘:“离开咸阳……也好。老夫这一生,起于邯郸商贾,兴于咸阳庙堂,如今…也该归于尘土了,落叶归根了。”

    他端起自己的茶杯,呷了一口,仿佛在品味这“归根”二字的余味。

    随即,短暂的沉默再次笼罩两人。

    少顷,吕不韦深吸一口气,脸上的疲惫似乎被某种执着的光彩驱散了一些。

    他搁下茶杯,没有继续谈论加冠礼,也没有再提离开咸阳的具体事宜,而是将手伸向了桌案下方,捧出一个木匣。

    接着,他打开木匣,取出里面编辑成册的书本。

    “少上造请看。”

    吕不韦的声音陡然拔高了几分,带着一种难以抑制的热忱和自豪,整个人在这一刻重新焕发了生机:“此乃不韦穷尽心力,主持编纂之《吕氏春秋》完本。”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秦臻,那眼神中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辉光与宰辅天下的自信。

    这一刻,他仿佛回到了当年意气风发、高踞相位、挥斥方遒,欲以文治立万世法的时刻。

    “此书......”

    他仿佛要将毕生所学所悟尽数道出,声音变得铿锵有力,回荡在空旷的厅堂:“非一人之智,非一派之言,乃集天下英才,汇诸子百家之长。

    融贯古今治乱兴替之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其旨,在明君臣之义,辨兴衰之理,察民心之向背,参天地之化育。

    意在为大王日后一统寰宇、治理天下,奠万世不易之基石,开千秋太平之宏图。”

    他展开了书册,手指点着上面的篇章:

    “这《十二月纪》,融通阴阳五行之妙,契合四时八节之序。王者施政,当法天则地,春生则布德行赏,夏长则劝课农桑,秋收则严明法度,冬藏则修养生息。

    赏罚授时,皆有所本,皆本于天道。

    此乃治国理政之根本纲纪,使万物有序,四时不忒,国祚方能如日月之恒。”

    接着,他的手移动到另一部分:“《八览》、《六论》,包罗万象,宏阔深远。

    上穷天文,下究地理,中述人事与治国安邦之术,阐明君臣之道、用兵之要、修身之本、邦国之富国强兵之道…纵横捭阖,无所不包,无所不载。

    字字珠玑,皆为经世致用之箴言。”

    说着,他又翻到另一处:“《士容》、《务本》诸篇,乃求贤、安民之至理。

    王者欲成大业,必待贤士辅弼,如北辰居所而众星共之。

    欲固江山社稷,必先安黎民黔首,使耕者有其田,居者安其庐,织者得其衣,商贾通其有无,此乃治国之基石,万世不移之根本。

    若民不安,国何以立?君何以尊?”

    吕不韦越说越激动,面颊上泛起不正常的潮红,呼吸也变得急促,眼中闪烁着近乎狂热的理想光芒。

    他仿佛忘记了周遭的冷寂,沉浸在构建文治盛世的宏大图景中:

    “昔者,文王拘而演《周易》,武王定鼎而制《周礼》,周公吐哺而作《周官》,皆是先立其文法典籍,凝聚人心,定鼎精神,方成其千秋伟业。

    典籍昭昭,乃立国之精神,化民之圭臬。

    今大王英睿天纵,河套新土已然稳固,雍城逆乱亦彻底荡平,四海归心,天命所钟。

    正是承天景命,集文治武功于一身,开创前所未有之盛世之时。”

    说到此处,吕不韦猛地站起身,双手捧着木匣,语气带着的决断与热切的期盼:“少上造!《吕氏春秋》,当悬于咸阳市门之上,告谕天下:

    凡天下士子,无论出身贵贱,学派异同,若能增损其中一字者,赏千金。

    以此昭告四海,明大王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兼容并蓄之旷世胸襟。

    更要彰显我大秦扫荡六合,不止依仗刀兵之利,更有囊括百家、以文德绥服四方、以礼乐化成天下之泱泱王者气象。

    此,方为定鼎乾坤、一统海内之王道正途,非一味恃力也。

    霸道可夺地,唯王道能收心也。”

    他的话语充满了澎湃的激情,试图点燃另一簇象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