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秦哀歌 > 第527章 华阳宫续盟

第527章 华阳宫续盟(1/2)

    那“宣判”二字,被他咬得极重,带着一种放弃抵抗、等待最终命运的确认。

    秦臻看着这位曾经翻云覆雨、如今却形销骨立、眼神空洞的老者,心中亦是百感交集。权力场上的博弈,没有永远的胜者,只有不断更迭的棋局与永恒的代价。

    他缓缓地点了点头,没有言语,但这个动作已经说明了一切。

    看到秦臻点头,吕不韦脸上最后一丝血色也褪尽了,眼神彻底黯淡下去。

    一瞬间,他仿佛苍老了十岁,那股曾经支撑他纵横捭阖、睥睨天下的精气神被彻底抽空,只留下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躯壳。

    沉默,再次压在两人心头。

    不知过了多久,吕不韦才用极其沙哑的声音开口,每一个字都吐得异常艰难:“左庶长今日前来……想必是带来了大王的旨意。”

    他顿了顿,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恳求,却又带着属于他最后的尊严:

    “不韦……愿主动辞去相邦之位。此位,本非吕不韦所能久居。强留,徒增祸端,误国误己。然……”

    他再次深吸一口气,目光不由自主地、充满无限眷恋与不舍地投向案几上摊开的《吕氏春秋》书稿,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颤抖:

    “不韦……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此书,耗费不韦心血,汇聚门客三千,广纳百家精要,亦寄托不韦对国家治理、天下太平之浅见。

    如今,只差最后几篇的定稿与统校,已然接近尾声。

    此书若成,不敢说泽被万世,但于大秦治道,或可有涓滴之益。

    惟愿大王…成全老臣这点…残念。

    恳请左庶长转奏大王,能否……再宽限些时日?

    待此书真正完工,不韦必当在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百官之面,亲自向大王呈上辞表,双手奉还相印,告老……还乡。”

    最后四个字,他说得异常沉重,带着无尽的萧索、落幕的悲凉以及对未知归宿的茫然。

    告老还乡?

    一个曾经掌握大秦命脉的人,他的“乡”又在何处?

    不过是一句客气的流放罢了。

    秦臻看着眼前这位彻底被打倒的昔日权相,心中亦是五味杂陈。

    吕不韦的请求,于情于理,于秦臻心中,乃是人之常情,亦是给这位昔日权相最后的一份体面与尊严。

    《吕氏春秋》的编纂,确有其价值,嬴政也并非全然否定。

    而吕不韦主动请辞,总好过被明旨罢黜,更能彰显嬴政的宽仁与念旧,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他缓缓点头,声音平稳,带着些许安抚之意:“吕相拳拳之心,对《吕氏春秋》之执着,臻亲眼所见,感同身受。

    臻必当一字不落,如实转奏大王。

    大王仁厚,念及相邦多年为国辛劳与一片着书立言之心血,想必…亦会体恤老臣之心,予以周全。”

    他没有把话说死,但承诺转奏,并暗示嬴政并非不通情理之人,已是给了吕不韦一丝渺茫的希望和最后的慰藉。

    吕不韦闻言,紧绷的身体似乎松弛了微不可察的一分,并暗示嬴政并非不通情理之人,已是给了吕不韦一丝渺茫的希望和最后的慰藉。

    他挣扎着站起身,对着秦臻,极其郑重地拱手,深深一揖:“如此…多谢左庶长了。此恩…不韦铭记于心。”

    这一揖,是感谢,是哀求被应允的释然,更是一个时代的落幕者对另一个时代的告别。

    告别他叱咤风云的权臣生涯,告别这座象征着他一生巅峰与沉沦的相府。

    秦臻亦起身,肃然拱手还礼:“相邦保重,臻…告辞了。”

    他知道,此间事已了,再无多留的必要。

    再多的话语,此刻皆为虚妄。

    吕不韦也未强留,亲自将秦臻送至相府门口。

    待行至府邸的大门前,秦臻停下脚步,再次回身施礼:“吕相留步,请回吧。”

    吕不韦站在门槛前,他微微抬手示意不必多礼,目光却越过秦臻的肩头,望向府门外车水马龙的街市,望向远处的咸阳宫阙剪影。

    那目光深邃悠远,像是要将这浮华权势、这半生跌宕,都最后刻印在眼底。

    “左庶长慢行…”他声音嘶哑地道别。

    秦臻不再多言,转身登上马车。

    车夫扬鞭,车轮辘辘启动。

    当秦臻的马车转过街角,彻底消失在视线尽头,吕不韦依然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呵…”

    一声苍老而苦涩的叹息,从他喉间溢出,消散在空旷的门庭里。

    他扶着冰凉的门框,缓缓转身,步履沉沉地走回府邸深处。

    其步履间,老态尽显,再无半分昔日的意气风发。

    “唉...一子错,满盘……皆输。”

    当年邯郸街头慧眼识“奇货”的雄心壮志,入秦后运筹帷幄、挥斥方遒的万丈豪情,编篡煌煌巨着欲立万世之言、泽被后土的宏大抱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